- 舞劇《歌唱祖國》溫暖呈現王莘一生
原標題:王舸執導肖雨領銜 場景細膩情感動人 舞劇《歌唱祖國》溫暖呈現王莘一生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4月16日晚,無錫市歌舞劇院(江蘇民族舞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劇《歌唱祖國》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青年舞者肖雨用細膩而幽默的舞姿,演繹《歌唱祖國》詞曲作者王莘的一生。該劇由著名編導王舸執導,這是它首次在京亮相。
舞劇《歌唱祖國》劇照。
火車上的回想
舞劇《歌唱祖國》還原的是作曲家王莘用一生譜寫愛國之歌的過程。1950年國慶節前夕,王莘來北京出差,看到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還看到了排練游行隊列中幸福可愛的少年兒童,他大受觸動,聯想到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做主的歷程,有感而發創作出《歌唱祖國》。
然而在寫成投稿後,王莘遭遇了退稿。在妻子鼓勵下,他到碼頭、車站、大學等各地去教唱,這首歌在人民群眾中流傳,後來《歌唱祖國》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傳唱至今。
舞劇開篇就將場景定格在火車上,通過舞檯燈光的變化、車輪向前的聲音和舞者的肢體語言,還原了老式火車上的動感。一眾乘客有學生,有軍人,有農民,演繹着檢票、讓座、互相寒暄等一系列頗具生活化的場景。
王莘也在車上,回想著自己在天安門廣場上看到的群眾笑臉,聯想到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經歷的風風雨雨,心潮澎湃。他一邊打着拍子,一邊在手上的小紙片上寫着什麼。真實歷史中的王莘,正是在從北京回天津的火車上寫出的這首經典之作。
生活裏的小“包袱”
《歌唱祖國》創演團隊前往王莘家中采風時,曾聽王莘的子女們説,他是一位生性幽默的人,愛開玩笑,和妻子王惠芬生活這麼多年,兩人沒有紅過臉。了解到王莘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導演王舸決定,加入一些輕喜劇的元素,用溫暖的筆調來講述故事。
劇中,王舸巧妙地抖了很多小“包袱”,用微小衝突製造笑點。王莘從北京回家時難掩激動,在鋼琴前彈着新創作的歌曲,懷孕的妻子本已入睡,聽到琴聲起來阻止丈夫。王莘還是忍不住,用極低的音量彈奏,妻子正要大發雷霆,突然聽到了《歌唱祖國》悅耳的旋律,一場小衝突自然化解。
“舞劇沒有語言,不能像話劇、相聲、脫口秀一樣用語言埋包袱,但可以通過人物關係,用肢體語言設計一個個小包袱,呈現在舞臺上就很不一樣。”王舸説。
舞劇《歌唱祖國》不僅講述了王莘創作歌曲的故事,也用插敘手法,將王莘與妻子相濡以沫的生活展開,生活化的場景與輕鬆活潑的細節貫穿全劇。比如表現二人新婚之夜的場景,王莘與妻子送走賓客,倆人坐在一張窄窄的小板凳上,舞出一段讓人忍俊不禁的雙人舞。
為了還原生活場景,該劇服化道也很考究,白色蕾絲的沙發搭巾、二八大杠自行車、黑白照片等道具帶有鮮明的年代感。也有部分道具做了適合舞臺特點的誇張,為了塑造王莘夫人王惠芬爽利大氣的性格,她用的搪瓷茶缸有如臉大。
華彩段落感人至深
該劇也有很多令人動容的段落。王莘第一次投稿後沒被採納,收到退稿信後有一段失落的內心獨白舞,肖雨將情緒處理到位,表現出了作曲家內心的苦悶。
《歌唱祖國》傳唱開後,在各個慶典儀式和重要場合唱響,見證了新中國發展中的重要時刻。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香港回歸、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等國人記憶都在劇中閃現,結合《歌唱祖國》的主題旋律,更讓不少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
舞劇最後,《歌唱祖國》的音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飄揚,王莘的妻子聽到熟悉的旋律時眼含熱淚,而這時王莘已經離開人世,化作舞臺上不斷打着拍子、胸懷祖國的作曲家形象,訴説着他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4月17日晚,該劇還將在國家大劇院再演一場。(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