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在京舉行

日期:2023-02-22 19:58    來源:光明網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在京舉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駐京辦)與恭王府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於2月20日晚在恭王府大戲樓演出。此次演出是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以來,在香港駐京辦安排下首個香港藝術團體來北京演出,饒富意義。

“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在京舉行

  “春風·粵韻”音樂會,由香港竹韻小集五位精英組成粵樂“五架頭”演繹,共分三部分,包括:南國的春風、香江風物志,粵樂無極限。節目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世界,展示香港“根植嶺南,融會中西”魅力之都的特色。音樂會選取多位粵樂名家名作,曲目豐富多元。

  竹韻小整合立於2003年,展現“最傳統,最當代;小而美,簡而精”的藝術特色。竹韻小集多年來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推廣粵樂,積極對香港粵樂文化進行保育、傳承、拓展,並支援新生代音樂家,薪火相傳,傳承傳統文化,貢獻深遠。

“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在京舉行

  香港駐京辦主任鄭偉源表示:“此次‘春風·粵韻’音樂會,是駐京辦主辦的‘春風’系列首場音樂會,除北京以外,也巡迴到天津和哈爾濱演出。 ”

  他亦指出:“今年將有更多香港藝術團體到訪內地演出交流,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戲曲、電影等多個範疇,大力推動兩地在文化藝術上的交流。”(張文)

  “春風·粵韻”香港竹韻小集五架頭專場音樂會

  演出節目單及曲目內容介紹

  開場曲

  《得勝令》 過場譜 黃錦培整理

  【一】南國的春風:

  《春風得意》 梁以忠曲

  《魚游春水》(高胡獨奏) 劉天一曲 余樂夫配器

  《雲山春色》(揚琴獨奏) 湯凱旋曲

  【二】香江風物志:

  《霜醉楓林》 盧家熾曲

  《潭崗蝶影》 麥偉鑄曲

  《蘭桂騰芳》 陸尉俊曲

  【三】粵樂無極限:

  《新彩雲追月》 任光曲 余樂夫編曲

  《粵舞昇平——廣東音樂名曲串燒》 易劍泉、何柳堂、丘鶴儔、呂文成曲 王辰威編曲

  節目約長60分鐘

  節目介紹

  「粵樂」亦名「廣東音樂」,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如廣州、香港、澳門)操粵語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更是海內外最流行的中國地方樂種。2006年被列為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14年入選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清單。

  「粵樂」形成於清末,樂曲多由戲曲過場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曲牌演變而來。在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更是粵樂發展的高峰期,出現了不少粵樂名家名曲,也使香港成為粵樂發展的重要基地。大量粵樂經典作品至今亦家喻戶曉,為人們所喜愛。「粵樂」也是香港本土音樂的根,與近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竹韻小集多年來積極對香港粵樂文化進行保育、傳承、拓展,並由新生代音樂家來展示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而深獲好評。

  「春風·粵韻」音樂會共分三部份,由樂團五位演奏家組成粵樂常見的「五架頭」組合演繹,以香江粵韻帶來南國春風。節目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世界,展示香港「植根嶺南,融會中西」魅力之都的特色。

  樂曲介紹

  1.《得勝令》 過場譜 黃錦培整理

  此曲原名《雁落平沙》,又名《泣顏回》,乃傳統牌子曲,原本曲調情緒鬱怨,有歌唱辭,黃錦培於1957年年增加末段快板,改變演繹,以嗩吶配上擊樂,又復加強節奏,曲調遂變得雄偉熱烈,並易名《得勝令》,因氣勢寬宏,粵劇戲場上常用以襯托將軍回朝,大軍奏凱等場面。

  此曲亦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無線電視劇集《民間傳奇》之主題音樂。

  2.《春風得意》 梁以忠曲

  創作於1930年代中後期,又名《凱旋歌》,時值作者獲邀與呂文成、林浩然等共掌歌林唱片的錄音工作,其心境有若古人考取功名,事業得以升遷的愉悅情景。全曲酣暢、悠揚,如若春風滿面、洋洋得意、眉飛色舞、趾高氣揚之感。

  3.《魚游春水》 劉天一曲 余樂夫配器

  創作於1957年初,是作者第一首高胡獨奏曲。全曲樂音清澈流暢,以明快、優美的旋律,表現了魚兒在春水裏自由、歡快地嬉戲,給人一種舒暢、愉快的感受。樂曲成功吸收及引入了小提琴的自然泛音演奏技巧及潮州二弦的雙催弓法,豐富了廣東高胡表現力。

  4.《雲山春色》 湯凱旋曲

  白雲山是南粵名山,因「白雲山上白雲飛,白雲山下白雲圍」而命名,歷史上就是廣州著名的游覽勝地登高遠眺,可盡覽市區。由於景色秀麗,古跡甚多,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更重要的,是白雲山成為調節城市生態環境的「天然大氧吧」,被美喻為廣州的「市肺」。

  此曲創作於1988年,為當代廣東揚琴代表作之一,借譽白雲山之美景,喻城市發展欣欣向榮。此曲在1994年獲「全國第三屆民族管弦樂展播」優秀作品獎。

  5.《霜醉楓林》 盧家熾曲

  「霜落無聲卻有情,醉人何必是雙蒸,楓如酒後環山舞,林秋蟲並奏鳴。」

  樂曲以傳統廣東音樂的風格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作者目睹楓林經霜紅遍,秋風蕭瑟,是一闕因景生情的標題作品,景物見於未城市化的沙田。

  6.《潭崗蝶影》 麥偉鑄曲

  創作於2022年,以傳統廣東音樂風格,配合現代創作方式,應用五架頭的樂器組合,描寫於香港島大潭崗上遠足的一些樂趣。潭崗瀑布,斑鳳蝶飛。樂曲音調純和,旋律清新,節奏速度有時自由,有時簡單明快。在音樂上稍作嘗試,希望延續多一點有香港特色的廣東音樂味道。

  7.《蘭桂騰芳》 陸尉俊曲

  此曲受香港中環蘭桂坊所 啟發。作曲家希望將蘭桂坊的活力和熱鬧氣氛帶給每一個人,而「蘭桂騰芳」更是蘭桂坊的原意,以此祝福香港可以繼續顯貴發達。

  作品在創作中模倣了電音的效果和加入了許多切分節奏,令音樂更顯活力。同時亦融合了搖滾樂和即興演奏元素,希望為廣東音樂帶來耳目一新的聲音。

  樂曲創作於2020年,為竹韻小集「未來的傳統」計劃委約作品之一。

  8.《新彩雲追月》 任光曲 余樂夫編曲

  此曲由「粵樂新一代繼承者」余樂夫於2018年創編,樂曲注入了搖滾與流行風格元素,優美與動感相呼應,使音樂滿溢着時尚的現代生活氣息,同時亦彰顯著濃郁的嶺南音樂神韻。

  原曲《彩雲追月》是1935年任光於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節目部主任時發表的民族管弦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後來被廣東音樂吸納,逐漸粵化。

  9.《粵舞昇平——廣東音樂名曲串燒》 易劍泉、何柳堂、丘鶴儔、呂文成曲 王辰威編曲

  《粵舞昇平》是一首廣東音樂聯奏,以四種音樂風格表現四首傳統廣東曲調,包括傳統風格的〈鳥投林〉(易劍泉原曲)、流行風格的〈雨打芭蕉〉(何柳堂原曲)、老上海舞廳風格的〈娛樂昇平〉(丘鶴儔原曲)和爵士風格的〈步步高〉(呂文成原曲),反映了世界各地廣東社群的多元文化和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曲原為合奏版,於2018年由新加坡華樂團委約編寫;2023年由竹韻小集委約編寫成五架頭版。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