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扭秧歌划旱船 踩高蹺舞龍燈 各路特色花會鬧元宵
天南地北的小吃、鑼鼓喧天的花會、各有絕活的手藝人……京城各處的特色花會活動回歸,在載歌載舞中“鬧元宵”。
豐臺 老戲臺再唱“堂會”
“咱五里長街的熱鬧又回來了!”扭秧歌、舞龍、划旱船等傳統花會表演再現豐台區長辛店五里長街,街坊四鄰們重聚“玉兔迎春鬧元宵”民俗文化節。“畫龍點睛”後,花會巡游正式開始,鑼鼓聲中,一隊隊的舞龍、秧歌、旱船從老爺廟出發,在長辛店大街上走花會,引來市民圍觀。
活動的主會場設在長辛店老爺廟,這是清末民初當地商號集資興建的,是鋪戶集體活動的場所。如今老爺廟裏的老戲臺上再次唱起了“堂會”,跳財神、説快板、川劇變臉、美猴王鬧元宵……喜慶熱鬧。 看舞龍、搖元宵、捏面人、扎燈籠……這些老北京人年節時重要的娛樂方式都在這裡一一呈現。
通州 小車會演員亮絕活
小車前“公子”以如走似跳的步伐,不停地搖晃着扇子,瀟灑地邁着大步,表現出對妻子的愛;拉車女彩扇輕搖,體態輕柔,表現了少女的天真活潑;打鞭少年的跳躍步和跨沿兒女孩的平步,各有特色,韻味十足。
在通州區,臺湖鎮小車會的成員們也拿出了絕活。小車會起源於清代,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其角色裝飾華麗,表演情節豐富。
現場還有文旺閣木作展、唐小院捏糖人、大運河禮物展示、萬花鏡科學館展示等活動,為游客帶來了豐富的文創産品體驗。
大興 石垡高蹺展絕活
大興區榆垡鎮上演市級非遺“石垡高蹺”。由於疫情影響,近三年沒有組織演出。今年正月十五的這次演出,高蹺會的會員們熱情高漲,積極報名,希望通過演出能給這個新年增添一些年味兒。
化上彩粧,穿上彩衣,演員們打扮成“漁、樵、耕、讀”等十幾個角色,踩上一米來高的高蹺,隨着樂曲鼓點做著各種動作,時而擺出造型,時而展示技藝,在村裏“踩街”流動演出。
據介紹,石垡高蹺之前每年都會在春節期間組織演出,很受當地百姓歡迎。
密雲 花會隊伍綿延兩百米
10時,一場熱鬧非凡的花會表演在密雲區大城子鎮墻子路村登場。演出隊伍從村口廣場走到村子中心的大戲樓,綿延200多米,很是熱鬧。
花會隊伍繞着墻子路主街,經由大戲樓、三堂廟,直至墻子路檢查站結束,由“大篩”威武開路,隨後各檔花會依次登場,包括小車會、高蹺、大鼓、中幡等演出,熱鬧喜慶。
墻子路花會起源於民國時期,是當地百姓“鬧元宵”的一種民俗形式。時隔三年“重啟”花會,大家早已滿懷期待,過完春節,各檔花會負責人就召集自己的隊伍加緊操練。67歲的鄧福金組織起大鼓表演,隊伍裏每個人都堅持每天排練4個小時以上。2023年,隊伍裏還有10余名青少年參與了“高蹺”表演。(王可心 孫穎 陳強 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