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北京市《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收官之年。全市3000多條背街小巷圓滿完成了“變臉美顏”,這些看得見、摸得到的成果,扮靚了京城,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居住環境提升之後的幸福生活。
有一群攝影師,他們走街串巷,拍下數千張背街小巷的精彩照片。
透過他們的鏡頭,我們仿佛進行了一次時空的穿越,深深感受到城市居住環境的今非昔比。
灰墻青瓦,綠樹成蔭,花池裏的月季嬌艷盛開,行人閒庭信步——恰是記憶中幽靜的老北京!
喬健,首都之窗志願攝影師,擅長拍攝人文、風光圖片。
通過實地拍攝,希望讓老百姓都能積極投身於文明城市與美麗街巷的創建活動中,
讓大家的幸福感與日俱增,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美麗。
東城區西總布衚同重歸靜美
稱為“最具穿越感的衚同”
西總布衚同改造前
西總布衚同改造後
遠處是北京中央商務區的高樓大廈,眼前是充滿煙火氣的四合院,一高一矮,一新一舊,現代與傳統的碰撞被收進小小一方鏡頭,西總布衚同也因此被攝影愛好者們戲稱為“最具穿越感的衚同”。
東城區趙堂子衚同
成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東城區趙堂子衚同改造前
東城區趙堂子衚同改造後
東城區外交部街改造前
東城區外交部街改造後
全市3123條背街小巷“脫胎換骨”,不少曾經集各類“城市病”於一體的衚同街巷,逆襲為廣受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楊建國,首都之窗志願攝影師,擅長拍攝人文、風光圖片。
通過多年的拍攝實踐,真切希望廣大的攝影愛好者都能積極參與到文明城市與美麗街巷的創建活動中,給新時代的北京留下新時代的影像,讓北京市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美麗。
古今交織的煙袋斜街重回舊日北京城
西城區煙袋斜街改造前
西城區煙袋斜街改造後
改造後的煙袋斜街將成為步行街,步行街西起銀錠橋煙袋斜街西口,街內遍佈酒吧和茶具、煙具、燈籠、風箏、剪紙、古玩等民間工藝品商店,裁縫鋪、傳統浴池等林立於彎曲狹長的青石街道兩旁。
趙承順,首都之窗志願攝影師。
不折不扣的老北京,滿族人。
喜歡通過鏡頭感受這座城市細膩的肌理和跳動脈搏,折射着時代的發展與變化。
大通濱河公園“出京第一瘡”
變身“出京第一窗”
改造前的東城西忠實裏
改造後的東城西忠實裏,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大通濱河公園”
大通濱河公園位於通惠河與東二環護城河交匯處。公園建成前,這裡是一片環境臟亂的棚戶區。為徹底改變地區環境面貌,東城區將這裡列為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按照“邊拆遷、邊整治、邊提升”的原則,2016年11月,大通濱河公園綠化美化建設工程啟動,2020年9月公園正式開放,重現了“大通橋上望漕糧”的歷史景觀。
西城區打造衚同裏的“最美院落”
西城區從2022年初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在打造“最美街巷”基礎上,通過拆除院內違建、微整治、微提升,加強小院議事廳、居民自治建設等舉措,打造衚同裏的“最美院落”。(來源:西城區城管委)
西長安街街道東中衚同22號院
首批“最美院落”試點
西長安街街道東中衚同22號院改造前
西長安街街道東中衚同22號院改造後
西城區將西長安街街道東中衚同22號院和31號院作為今年首批“最美院落”試點。以打造“最美院落”為契機,西長安街街道精準對接居民訴求,用心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
白紙坊街道半步橋社區13號院
一場華麗的蛻變
治理後,違建變花園
白紙坊街道半步橋街13號院建於1991年,由於建成年代較早,初期規劃不完善,産權結構複雜,老舊小區亂停車、私裝地鎖、私搭亂建、公共區域臟亂差現象時有發生。
什剎海街道銀錠橋衚同14號院
連片整治,擦亮老城街區名片
銀錠橋衚同14號院整治前
銀錠橋衚同14號院整治後
藍天白雲下,跨過美麗的銀錠橋,沿着銀錠橋衚同很快就能找到14號院。兩個大紅燈籠首先映入眼簾,進入院落便可以看到綠植沿着院落四週蔓延,中間有寬闊的活動空間,東側有一個木質涼亭,西南角還有塊草坪。居民們在院中修建了花池,栽種上海棠、爬藤月季和草皮,院子既舒適又美觀。
甘露衚同17號院整治前
甘露衚同17號院整治後
背街小巷的環境
體現的是城市的“裏子”
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
讓小巷更美麗、生活更幸福。
在北京這座有故事的城市中,既能體現老北京舊時的人文風貌,又能作為景點吸引人們前來游覽。
打造了一批“有裏有面”的精品街巷。
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家門口宜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