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獅迎春

日期:2023-01-13 09:3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太獅迎春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披紅挂彩”。在西城,一支舞獅隊伍也在加緊訓練,為了在兔年新春給觀眾們增添歡悅、喜慶的年味,這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白紙坊太獅。鑼鼓響起,戴上“獅頭”、穿上“獅尾”,一隻穿越兩百多年的“獅子”,用身上每一處“關節”,展示着一代又一代舞獅人的精氣神兒。

  一張高桌,一通鑼鼓,頭如麥鬥,眼如銅鈴的“獅子”立了起來。甩頭、眨眼,抖着威風。一旁的楊敬偉用手機記錄着每一個細節,時而微笑,時而搖頭。不一會兒,他從徒弟們手裏接過一隻“獅頭”,親自披掛,上陣起舞。

  年過花甲的楊敬偉是白紙坊太獅的第七代傳承人,也是白紙坊衚同里長大的娃娃。説起自己和“獅子”的緣分,老楊伸出四個手指:“快四十年啦,多半輩子的心血都在這裡面。”

  明清以來,宣南白紙坊地區就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清代朝廷在這裡設有火藥局,清晚期又建了官辦的第一座印鈔廠,即北京印鈔廠的前身。在廠區周圍的人家中,練習舞獅的不少,為白紙坊太獅打下了傳承基礎。北京印鈔廠成立後,工人中就有不少舞獅行家,他們組成演出隊,為工友獻藝,也尋找合適的年輕人,收徒傳藝。

  1984年,剛滿26歲的楊敬偉從部隊轉業回廠,恰好趕上舞獅隊擴招,練過舉重的他被選上獅尾,從此一頭扎進了舞獅。舞獅對於爆發力、腿力、臂力的要求基本和舉重一樣,都是與重量的較量,“三分力,七分巧”。練舉重多年的楊敬偉對這些技巧早就爐火純青,沒幾個月,便在一眾師兄弟裏冒頭,得到了師父劉德海的青睞。

  “北京的獅子舞,一般分為太獅和少獅,太獅指的是一人演獅頭,一人演獅尾的大獅子,而少獅則是由單人扮演的小獅子。”楊敬偉説,作為地道的北京獅舞,白紙坊太獅的特點就是動作逼真、表情到位,特別是獅子脖子上挂着的7個紫銅鈴鐺,寓意喜、怒、哀、思、悲、恐、驚7種情緒。舞獅者必須配合鈴鐺的響動,調整“獅子”的情緒和樣態。

  經過3年的錘鍊,楊敬偉和搭檔成為了太獅隊的臺柱子。無論低條案、高條案還是最難的方桌,全能應付自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師父的眼光。

  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夥子變成了如今的花甲老人。近40年的“太獅”生涯讓楊敬偉的腰部和腿部“攢”下了不同程度的勞損。

  從臺前轉向幕後,楊敬偉開始越來越多地思考傳承問題。儘管困難重重,老楊通過多年奔走、演出,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讓舞獅隊始終能保持十幾人到二十幾人的規模。這不,就在去年,他還在石景山區的幫助下帶起一支京西女子舞獅隊,讓剛猛的“獅子”多了靈動和俏皮。

  現在,老楊正帶着隊員們錄製天橋印象博物館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晚會和其他線上節目。他盼著,兔年新春來臨之際,用久違的獅子舞為京城百姓增添一絲年味兒。(張驁)

在石景山五里坨民俗陳列館內,白紙坊太獅女子舞獅隊的隊員們舞動起威風八面的太獅,巾幗不讓鬚眉。  

在石景山五里坨民俗陳列館內,白紙坊太獅女子舞獅隊的隊員們舞動起威風八面的太獅,巾幗不讓鬚眉。方非 攝

近日,楊敬偉和隊員們受邀走進天橋印象博物館錄製節目。春節期間,他們將線上上為觀眾們呈現白紙坊太獅的威武神韻。

  近日,楊敬偉和隊員們受邀走進天橋印象博物館錄製節目。春節期間,他們將線上上為觀眾們呈現白紙坊太獅的威武神韻。(方非 攝

每次表演前,楊敬偉都會親力親為指導女子舞獅隊隊員們的每一個動作,為的是在觀眾面前颯爽亮相。

每次表演前,楊敬偉都會親力親為指導女子舞獅隊隊員們的每一個動作,為的是在觀眾面前颯爽亮相。方非 攝

一個小翻,楊敬偉與隊員們在表演中的配合乾淨利索、天衣無縫,這也基於他多年積累起來的基本功功底。

  一個小翻,楊敬偉與隊員們在表演中的配合乾淨利索、天衣無縫,這也基於他多年積累起來的基本功功底。方非 攝

國慶35周年晚會表演時用的白紙坊太獅成了楊敬偉引以為傲的珍藏。

  國慶35周年晚會表演時用的白紙坊太獅成了楊敬偉引以為傲的珍藏。方非 攝

楊敬偉覺得白紙坊太獅的傳承還得從娃娃抓起,但凡遇到有孩子觀看的演出,他都會聲情並茂、細緻入微地給孩子們介紹白紙坊太獅的由來和特點。

  楊敬偉覺得白紙坊太獅的傳承還得從娃娃抓起,但凡遇到有孩子觀看的演出,他都會聲情並茂、細緻入微地給孩子們介紹白紙坊太獅的由來和特點。方非 攝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楊敬偉和他的女子舞獅隊隊員們將對白紙坊太獅的傳承與熱愛體現在日復一日的磨練中。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楊敬偉和他的女子舞獅隊隊員們將對白紙坊太獅的傳承與熱愛體現在日復一日的磨練中。方非 攝

平時沒有排練和演出,楊敬偉也會反覆推敲琢磨舞獅的走位和相互間的配合呼應,力求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完美表現。

  平時沒有排練和演出,楊敬偉也會反覆推敲琢磨舞獅的走位和相互間的配合呼應,力求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完美表現。方非 攝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