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日期:2022-12-12 10:06    來源:​ 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 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原標題: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20余件文物首次展示 將擇機面向公眾開放

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12月11日,105件明十三陵出土文物珍品亮相2022明文化論壇,其中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展示。據悉,該文物展將擇機面向公眾開放。

  走進明十三陵歷史文化陳列展示區,只見透明的玻璃展臺內整齊陳列着萬曆款金箸、鎏金素杯、鎏金花蝶匙以及各類金簪等文物。展示的105件出土文物珍品中,有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2件。這些文物造型優美、裝飾華麗,例如一級文物金爵的三足、柱、把和器身是分別製成後焊接在一起,設計構思十分巧妙。

  文物展中的“鎮館之寶”,當屬明萬曆時的國寶級文物金翼善冠。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文研專員齊晶晶介紹,金翼善冠的前屋、後山、角三個部分,以極細的金絲編結堆壘焊接製成,孔眼勻稱,外表不露任何接頭痕跡。龍身、首、爪、鰭採用掐絲、累絲、碼絲、打制鏨刻等傳統手法製成,氣勢雄渾,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銀細工的高超技術。

  ,文物展所在的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也全新亮相。這是在景區已停業經營場所基礎上改造而成,內部除文物展外還設置了數字互動體驗區、文物長廊展示區。游客中心內還建有4個功能區,分別為游客接待區、會議活動主場館、游客服務處及嘉賓接待室、閱讀休閒區,引入了咖啡、茶飲等連鎖品牌,甄選書籍近萬冊,打造“書香裏的游客中心”。

  本屆論壇還發佈了明文化論壇標識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産標識。其中,明文化論壇標識選用篆體“明”字,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變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遺産標識的設計,包含了系列遺産“明清皇家陵寢”的全稱,還有十三陵遺産地的名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報審同意後,形成最終的表達形式。

  此外,論壇上還成立了明文化專家智庫、全球明文化社團聯盟,將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圍繞明十三陵與居庸關的傳統文化屬性,打造專屬明文化標籤,同時開展好明十三陵、居庸關及相關明代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傳播中心。(孫文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