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位學者共話齊白石詩歌與人生

日期:2022-12-01 10: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29位學者共話齊白石詩歌與人生

  11月28日至11月29日,2022年北京畫院學術年會進行全程直播,2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相聚雲端,以齊白石的詩歌為主題,兼及齊白石的生平及藝術等話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助推齊白石研究熱。僅11月29日下午,直播間就吸引了近兩萬人次觀眾“圍觀”。

  齊白石晚年自謂“詩詞第一,刻印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由此可見詩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菡薇圍繞齊白石的學詩經歷及詩集流轉進行了分享。她表示,齊白石初學詩時已經二十七歲,其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與老師陳少蕃的教授,開始了詩詞創作。齊白石自知缺乏深厚的文學基礎,在詩社時謙虛地向詩友們請教,出游歸來後還常和詩友們鬥詩,以提升自己的作詩水準。

  齊白石的詩曾被王闿運、胡適等稱作“薛蟠體”,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谷卿談到,“薛蟠體”雖為王闿運所發戲謔之評,但恰是白石詩的底色,齊白石終其一生也未回避和抹掉這個底色,讓直言快語、天真率性的書寫方式給自己的詩帶來無盡意趣。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程羽黑表示,齊白石四十歲後詩風變化,脫略了對雅的執著,天趣橫溢,又通過題畫詩與畫緊密聯繫,其返璞歸真的境界使他的作品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極為獨特的存在。

  曾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外交官的賀怡蘭,從日本版《巨匠齊白石的生涯》出發,首次揭示了齊白石與日本漢學家小澤文四郎的一段師生情。“小澤文四郎為研究清代學術來華求學,經友人張次溪介紹結識了齊白石,並拜師求教。小澤憑藉忠厚的為人、嚴謹的學風、高超的詩文得到齊白石的認可,兩人交往密切。小澤晚年在病痛中傾力翻譯《白石老人自述》,向日本讀者介紹白石老人的生平和藝術,不負師恩。”(王廣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