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與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邊會舉行 豐臺學生代表向全球青少年倡議應對氣候變化

日期:2022-11-14 15:12    來源:豐台區教委

分享:
字號: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代表,我倡議,讓我們一起攜手爭當地球家園的守護者、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共同創造一個風調雨順、清潔美麗的世界。”11月12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主題邊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青年代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學生馬藝原向全世界發出倡議。

“生態文明與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邊會舉行,豐臺學生代表向全球青少年倡議應對氣候變化

  隨着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的順利舉辦,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已經成為國際趨勢。為讓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播和教育機制,以實際行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了此次“生態文明與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邊會。中央社會主義研究院陸琼博士、北京市豐台區教委主任楊曉輝、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傑、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學生馬藝原以及專注生態保護、可持續能源、塑膠污染治理等領域的行業組織、企業代表線上、線下出席會議,並作主題分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瑞東致辭發言,會議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部副部長倪垚主持。

  豐台區教委主任楊曉輝在會上作了題為《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學校落地生根》的主題演講,從學校、家庭、社會實踐、生態文明文化氛圍四個方面分享了對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他表示,在學校開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有利於培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有利於提升保護環境的自發動力,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教育工作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更是國家、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工程。

  會議期間,PTA植物聯盟、全聯新能源商會、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推薦的代表,分別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能源、塑膠污染、可持續消費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方式進行了案例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代表青年群體發出倡議的馬藝原同學,一直以來熱心環保公益。她不僅與同學一起在校內外開展了一系列的環保項目與課題研究,還積極參與社區環保公益活動,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與知識,榮獲了“中華環保小衛士”稱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同學們一起研究設計了盲人垃圾分類垃圾桶,通過對腳踏盲道圖案改良,幫助盲人在獨自扔垃圾時,能分清不同的垃圾桶。道理簡單,容易實現,也體現了對殘疾人的一種人文關懷”馬藝原説。

“生態文明與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邊會舉行,豐臺學生代表向全球青少年倡議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希望生態文明的理念能夠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處細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馬藝原的老師,也是北京十八中綠蔭環保社輔導老師的汪濤説。他介紹,綠蔭環保社是學校一個非常活躍的社團,孩子們在校內外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開展生態文明講座、向校領導建言校園環保治理、進行“環保酵素”“直飲水檢測”“回收利用化學廢液“等實踐研究。2018年,社團還獲得了首都文明辦授予的V藍北京優秀環保公益組織稱號。

  據悉,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團多年來致力於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充分發揮集群牽頭校的引領作用,通過課程建設、項目式學習、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培訓、學校治理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豐台區作為中國首都的中心城區,近年來開展了生態文明知識競賽、“光碟行動”、節水節電、綠色出行、落葉堆肥、生活廢品再利用等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創建活動。未來,豐台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努力探索與實踐,培養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適應綠色低碳社會、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新一代青少年,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教育行業的特有貢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