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根溯源話中都
北京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所謂八百年建都史,起點就是金中都。870年前,金王朝將都城從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南遷到燕京,取名“中都”。自此,北京的身份由“城”轉變為“都”,開啟了作為帝都的城市發展新紀元。
北京建城肇始於周初之分封,時名為薊。唐宋時期是北方經濟和軍事重鎮,改稱幽州。遼金開始,伴隨東北游牧民族的興起,幽州城市地位不斷上升。遼會同元年(西元938年),遼王朝在得到燕雲十六州後,升幽州為陪都,稱南京,又名燕京,成為五京之一。
隨着金王朝滅遼、滅北宋,一路向南擴展版圖,原本位置偏西南的燕京變成了金朝疆域中心,交通便利,漕運條件良好,軍事戰略地位優越,遷都燕京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金天德五年(西元1153年),海陵王正式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
金中都是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將東、西、南三面城墻向外展拓,並倣照北宋汴京的規制,修建了皇城和宮城。四面城垣各開三門,其後又在北城垣東部增設一門。其四角大體為:西南角在今豐台區鳳凰嘴村西南,西北角在今軍事博物館南黃亭子,東北角在今宣武門內南翠花街,東南角在今北京南站以東四路通。金中都的皇城和宮城都位於今西城區的界內。
金中都建立後,很快成為中國北部最大的城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精英薈萃,文教發達,成為多民族聚集之地。金中都的建立,開啟了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揭開了北京成為全國首都的序幕,並歷金、元、明、清各朝而延續至今。
文化傳承,歷久彌新。20世紀90年代修建西二環道路工程時,在白紙坊附近發現了金中都宮殿區遺址和魚藻池遺址。2003年,為紀念金中都建都850周年,在昔日金中都中軸線上的大安殿遺址上,修建了一座12米高的“北京建都紀念闕”,上面銘刻着著名學者侯仁之先生撰寫的《北京建都記》。2013年在金代皇城南門至宣陽門故址之間的金中都都城遺址範圍內,修建了金中都公園。
建都之始,見證着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體現着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昔日的京師之地,新時代的首善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都城之典範發揚光大,將文明之瑰寶豐富發展,我們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