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地名的變遷

日期:2019-08-06 11:04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
  • 未標題-1

  北京衚同街巷的名稱,歷史上不知改過多少次,有各種原因,各種改法,有的改得老住戶都不清楚怎麼個來歷講究了。

  清末民國,因為警察制度的興起,有過地名整頓和規範,其實就是嫌以前的“土”,不夠“雅”,當局要進行地名雅化。如劉羅鍋住過的禮士衚同,當年名為“驢市衚同”,因為當時從朝陽門去通州,一般要騎驢,這裡也就形成了小毛驢出租站點和交易市場。後來小毛驢被人力車甚至汽車代替,也就沒有驢市了,當局想要顯出卓爾不群的首都氣象,就改了個諧音,叫“禮士衚同”,禮賢下士,雖然從來沒有過禮賢下士,但名字是叫開了。

  其他如臭水河衚同改為受水河衚同、臭皮衚同改為壽比衚同、劈柴衚同改為辟才衚同的,比比皆是。北京大多數衚同名都是約定俗成的,根據最容易記住的特點,指路問路串門探訪時慢慢形成的,一聽可知其來源與講究,更名之後倒是雅化了,但很多衚同的來歷就不清楚了,有些還會造成誤解。

  再後來,有些街巷衚同直接換成了完全不一樣的名字,跟自己的特點和歷史相去甚遠,雖然大部分只存在了一段時期,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它的痕跡。東四南大街以前叫過瑞金路,東直門內有條小街,因為臨近蘇聯大使館,就直接改為了反修路,東交民巷自然就是反帝路了。義和團時候更直接,根據算卦的建議,改成了切洋雞鳴街。朝陽門內還有紅岩衚同,建國門內有紅星衚同,這些都還留存著,因為並不算突兀,還有紀念意義,這也是層層疊疊的歷史的一部分。

  雖然歷史上翻來覆去改過多回,但很多地名還是按照老百姓的口耳相傳保留了下來,如朝陽門,元朝初建時命名為齊化門,明朝改為朝陽門,可到現在,還有很多老北京叫它齊化門;再如現在的阜成門在元朝時名為平則門,明朝時在原地重新擴建,並更名為阜成門。但很多老百姓至今還保留了平則門的叫法,有首北京民謠《平則門,拉大弓》中的平則門説的就是現今的阜成門。

  北京的地名,各朝各代各民族都有貢獻,如今多元共生,異彩紛呈,才體現了我們的包容與自信。

       作者:李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