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是她文學生命的墓誌銘

日期:2019-07-19 09:1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少年天子》是她文學生命的墓誌銘

  2018年7月18日8時許,著名作家凌力因病逝世,享年76歲。2019年7月18日,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凌力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文學評論家、作家、出版人用親切的回憶和激情的評論,還原了離我們遠去的作家凌力。

  凌力著有長篇、中篇小説、散文隨筆500余萬字,她的作品被譽為“長篇歷史小説之冠”,對當代文學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少年天子》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暮鼓晨鐘》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45周年徵文佳作獎、國家圖書獎一等獎,《夢斷關河》獲首屆老舍文學獎、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

  文學評論家張炯認為,凌力的歷史小説在真實性的追求中還體現了作家強烈的主體意識,注入了她對歷史的反思和獨特的見識,這些令其創作別具一格。文學評論家謝永旺説,凌力沒有一部作品是重復前人的,也沒有一部作品是重復自己的,她每部作品都有新的描寫領域,也都在思想地界上有新的開拓。文學評論家孫鬱所言頗有總結意義,“她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裏有創造性、有巨大想像力的作家,她不斷用自己的知識、情感以及生命體驗,將傳統的歷史知識加以陌生化。”在孫鬱看來,這就如同博爾赫斯所説的莎士比亞是在用一種仿佛陌生的英語寫英國故事一樣。

  凌力給人留下的親切回憶不可磨滅。作家陳建功回憶,凌力曾用門頭溝珍珠湖裏的河蚌和自家小院種的韭菜,加上紅辣椒,做了滿滿一盆菜,還用湖裏下網撈的河蝦做蝦餅。“我沒有想到,寫出這麼優秀的長篇歷史小説的凌力,也這麼會生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冕回憶,凌力能脫口而出擔擔面的二十多種調料,她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了解令他佩服。

  作家劉恒也是電視劇《少年天子》的導演、編劇,他的一席話帶着傷感。他説,《少年天子》裏面的文字是凌力生命的墓誌銘,既是她文學生命的墓誌銘,也是她肉體生命的墓誌銘。他回憶起初見凌力的時刻,“她説話會臉紅,有一種神秘感。”但隨着交往的深入,劉恒發現在她柔弱、溫和的外表下面藏着巨大傷感,“我最初不明白這個傷感,但是我看了她的小説《少年天子》之後明白了。”

  凌力的家人談及她人生的最後階段。她雖只能通過眨眼交流,但仍和兒子一起看足球世界盃,猜比賽結果。她的樂觀與堅強深深地感動了家人與朋友,她的音容笑貌也永遠印刻在大家的腦海中。(路艷霞)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