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90528301523957343.jpg.jpg
原標題:朝陽10家首批市級文創園區集中亮相文博會
萊錦文創園
郎園Vintage文化創意産業園 朝陽區供圖
朝陽區10家各具特色的首批市級文化産業園區,三里屯、751等彰顯“時尚夜朝陽”的夜間文化經濟商圈,朝陽區助推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的“百園工程”,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北京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將集中亮相北京文博會。據悉,近年來,朝陽區聚焦“高精尖”,不斷加強政策和服務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新技術與文化産業的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由重空間經營的“文化園區”向重新興業態發展的“文化科技園區”轉型升級,實現了全區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北京文博會朝陽展區
精彩紛呈“看點十足”
據介紹,2019年北京文博會納入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於2019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國展)舉辦。朝陽展區位於4號館,將以“北京朝陽—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為主題,以“文化+”産業融合、全新互動體驗為特色,以朝陽區10家獲得市級認定的首批文化産業園區為典型代表,全面展示朝陽區文化産業,特別是實施“百園工程”推進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的新亮點和新成就。
在展示內容上主要分為品牌園區獨立展區和公共展區兩大板塊。品牌園區獨立展區將集中展覽展示朝陽區10家北京市首批文化産業園區的發展亮點和特色。公共展區主要圍繞朝陽區旨在推動文創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百園工程”、朝陽區“夜間文化經濟”特色與亮點、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創新發展成果以及全國首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等進行集中展覽展示,全面展示朝陽區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的做法和成就。
2019年朝陽區獲得北京市首批認定的10家文化産業園區將首次集體亮相文博會。例如,中國現當代藝術的“風向標”和北京文化“金名片”798藝術區將展示當代藝術發展成果;創意時尚設計産業與國家工業遺産跨時空完美融合的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將集中展示和重磅發佈AI應用場景體驗、夜間文化消費街區、“火車街區”等設計、創意、科技、體驗於一體的新項目;以鋸齒狀老廠房建築為特色,以文化傳媒産業為主導的首批市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萊錦文創園將以北京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為亮點集中展示園區平臺服務、創新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成果;深耕園區“空間+內容”模式,立足北京在全國形成品牌輸出的郎園Vintage文化創意産業園將以大運河文化帶為主線,宣傳推介郎園立足北京,在全國進行品牌輸出、項目佈局的重要成果。
“亞洲最大氣瓶廠”
轉型為文化科技創新園
據悉,近年來,朝陽區積極探索老舊廠房轉型文化産業園區的新模式,推進了全區文化産業園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在朝陽區五方橋東南角,有一個特別的文創科技園區格外惹眼,白綠相間的廠房,幾何抽象畫派先驅蒙德里安式的紅黃藍拼接色塊,各式各樣的氣瓶巧妙變裝融合在園區裏。這就是“天海科技廣場”。三年前還是亞洲最大的氣瓶生産企業北京天海工業公司的廠區,産品廣泛應用在公交車、汽車、天然氣、醫療器械、航海等多個領域,現如今已經變身為時尚的文化科技園區。園區深處的一片廣場上,靜靜陳列着拋丸機、收口機、纏繞機等機械設備,仿佛在訴説着當年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1969年,新中國的第一個氧氣瓶就誕生在這裡,我們生産的各類氣瓶遠銷國內外。”天海科技廣場項目負責人自豪地説,“我們積極響應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發展要求,將園區從裝備製造業轉型成科技文化産業園區。園區佔地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經過改造後,可入駐200多家企業。重點面向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5G、大數據、VR、電子商務等領域,重點培育和發展以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應用示範為基礎,科技與商務、金融、文化等産業相融合的新業態、新企業和新行業。”天海科技廣場的負責人介紹説,“自3月份開園以來,我們這裡備受文化科技類企業青睞,目前已經有20余家企業入駐了園區,都是在專業領域內有一定影響地位、偏重於文化創意類和科技創新類的企業。我們從工業氣瓶廠變身科技廣場,成為了文化科技企業發展的催化劑。”
“百園工程”擴大
朝陽文創園區“朋友圈”
隨着園區不斷優化升級,目前朝陽區園區呈現出由“租賃經濟”的物業管理模式向“服務經濟”的投資運營模式升級;由傳統業態的“文化園區”向重新興業態發展的“文化科技園區”升級;園區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實現高效聯動;由簡單的“物理空間拓展”向“品牌、模式多功能輸出”升級;由功能單一的“産業集聚空間”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間”升級的5大新特點、新趨勢。朝陽區文化産業園區進入了深度調整産業結構、從集聚發展向功能提升的轉型升級、着力提高産業發展品質和效益的新階段。
為此,朝陽區聚焦園區品質和貢獻度“雙提升”,提出深入實施文化産業“百園工程”的工作思路,力爭到“十三五”末,打造100個産業集聚度高、産業特色鮮明、服務體系完善、管理運營規範、社會效益突出、示範帶動作用較強的文化産業精品園區,不斷擴大朝陽區文創園區“朋友圈”。
據介紹,朝陽區為深入實施文化産業“百園工程”,促進品質和貢獻度“雙提升”,不斷加強政策創新、服務體系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進園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園區高品質發展。一方面,構建以“園區數據庫—園區特色分類—政府精準服務—政策引導”為主體的精準服務園區發展的體系。加強園區走訪服務,依託“百園工程”園區運營管理培訓班等平臺,健全園區經驗交流分享機制,提升園區專業化運營管理水準。探索實施園區“管家制”,為園區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另一方面,加強政策整合創新,健全政策扶持體系。加強政策整合創新,用好朝陽區文化産業“政策50條”。鼓勵和指導園區加強園區健全完善服務體系,提升園區運營管理能力,營造文化科技企業融合發展的良好産業生態,重點培育引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産業帶動性的文化科技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引導園區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等高端環節持續發力,重點培育發展大數據、雲計算、5G、AI、數字內容、AR/VR等文化科技融合新業態,引導向“文化+科技”園區轉型升級等。
(張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