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紅”故宮是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近日,“故宮口紅”撞車事件引發網民關注。“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和“故宮淘寶”的“故宮口紅”僅間隔一天發佈,讓不少網友腦補出一場“宮鬥戲”。真相是,一方為故宮自營品牌,一方是故宮授權品牌,都是自家人。多數網民方才知道,近年來大火的故宮周邊産品,雖然都是故宮出品,卻是有着幾個開發主體的。這段插曲,也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於“故宮周邊”的追捧。
故宮成為“網紅”,超級大IP受到網民追捧
2018年以來,故宮已頻頻成為熱點,年輕化與時尚化的商業嘗試多次引發關注。
近日,位於故宮神武門外西圍房的故宮角樓咖啡正式營業,提供用宮廷風格命名和裝飾的飲品甜點,短短幾日內儼然成為網紅“打卡”地。12月9日,故宮新款中國風口紅限量首發,當晚預定數便超過1000支。此前故宮膠帶、飾品、冰箱貼……也在淘寶熱銷。故宮聯合北京電視台打造的大型紀錄片《紫禁城》與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開播吸引了大量觀眾。做各種周邊産品、上綜藝、開咖啡店……在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故宮逐步打造出年輕又迷人的新形象,吸引着眾人的目光。
此外,隨着近年來清宮戲和紀錄片的火爆,故宮的相關歷史故事和工作人員逐漸被人們重新認識和了解。一些原本有些冷門的景點成為受歡迎的“打卡”留念地。有參觀故宮的游客表示,“除了三大殿,我最想看的還有影視劇裏常聽到的“後宮”的宮殿,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延禧宮、永壽宮、慈寧宮。”電視劇《延禧攻略》的走紅,讓原是故宮“爛尾樓”的延禧宮,在國慶期間迎來了很多游客排隊參觀。因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為眾人熟識、喜愛的古鐘錶修復師王津和亓昊楠,2018年國慶期間在故宮的鐘錶館舉行新書籤售,很多“粉絲”慕名前來……
創新表達傳統IP,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近年來迅速成長起來的超級文化IP,上述插曲可看作是故宮在輿論場上受關注度的一個縮影。網路輿情熱度側面反映出,故宮文創産品確確實實成了的“搶手貨”,也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創産業的巨大潛力。
輿論認為,變化了的傳播和體驗形式,收穫的不只是人氣,本質上還是對於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一個社會對於傳統文化的接納、理解、傳承,及其最終所形塑的社會文化氛圍,就是在這種普通人可觸可感中、可消費中,實現昇華。文創産品的興起,既是對傳統文化表達的創新,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在創意的指引下,讓傳統歷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走進生活,走進人心。
引導故宮文創品牌有序“競爭”,方能各展所長
目前,故宮下面有三個文創系列:故宮淘寶、故宮文化創意館和故宮文創旗艦店。此前,讓公眾感到好玩和“萌”的各種網紅産品,都來自“故宮淘寶”,是承包給外面的機構在做。故宮後來又推出了自己的“故宮文化創意館”,産品更端莊一些。“故宮文創旗艦店”則是屬於“故宮出版社”。
有觀點認為,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許有利於文創産品在相互比創意中更好更快地發展。網民“張豐”説,對故宮來説,理想的局面或許是三個創意團隊分別深耕不同領域,“故宮淘寶”主打網紅産品,“故宮文化創意館”主打雅致的産品,而“故宮文創旗艦店”偏重於圖書和經典領域——只不過要在店舖的名字上做出一些更改,以便觀眾和消費者辨別。如果可以把故宮比喻成這幾個文創團隊的“家長”,對於這樣的競爭場景,應該感到欣慰,也應該更加巧妙地協調,不至於影響到“孩子”們發揮創意的積極性。
網民“雷舒雅”説,産品有競爭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文創産品策劃創意成本很高,産品又是小眾的,一百款産品紅了幾款能彌補其他款式的空缺已經不錯了。但故宮不同,作為超級大IP ,而且最近幾年傳播越做越好,《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也大熱,網際網路時代賣場早就互聯了全球,賣場太大了。借助大IP,“故宮文創旗艦店”短短三年擁有了188萬粉絲。故宮淘寶的幾款産品月銷甚至幾萬,這麼紅火的市場,為何不能進行適當的競爭呢?
網民認為,口紅事件只是小插曲,在更宏觀層面上,故宮一直引領着內地文創領域的前進,同市場化機構的合作以及充分競爭才形成對文物衍生價值的充分挖掘。網民“丁慎毅”説,各憑本事吸金,其實挺好,共同做大故宮文創産業才是關鍵。只要在標準,授權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産業人才總量方面加速開發,在結構方面加以引導調整,文創産業一定會給人們更多的驚喜。(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