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走進河西村鄉情村史陳列室了解百家姓文化。
密雲區古北口鎮河西村,一個位於長城腳下、潮河西岸的普通村莊,與周圍村莊看起來沒什麼兩樣。不過,當你與村民交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找到兩個同姓的人不容易。
在河西村這個1700多口人的村莊裏,有着130多個姓氏,既有傳統大姓,也有“桐”“索”“巴”等不常見的姓氏。小小村莊裏姓氏為何如此之多?百家姓背後藏着哪些歷史文化?在村鄉情村史陳列室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走進河西村鄉情村史陳列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整面墻上鑲嵌着135個鑄金浮雕字,這些字正是村民的姓氏。一旁的展板上記錄了河西村百家姓的由來,河西村原名柳林營,西元前127年武帝元朔二年建駐軍城,歷史上就是長城腳下的要塞,歷朝歷代、戍邊將士或舉家遷往,或落地生根,促成了眾多姓氏的聚集。不僅如此,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曾幾何時,河西村成了周圍數省逃荒農民和小商販的匯聚之地。作為重要的軍事要地和南北貨物集散之地,加之歷史上官商往來頻繁、兵民雜處,幾百年來,來自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們在河西村落地生根。
然而,村裏有上百個姓氏這件事被發現實屬偶然。河西村村民張玉山説,2006年,他擔任村支書時,為治理村莊治安問題,將全村劃成26個片區,各片區村民輪流值守。一次,村小學施工隊隊長來村委會,無意間掃了一眼墻上挂着的村民值班名單。他數了一下,竟有60多個不同的姓氏。後來,經過仔細統計才知道,全村600多戶、1700余口人中,包含了135個姓氏。
借此契機,河西村挖掘姓氏文化,發展民俗旅游。走在村莊的街道上,每經過幾戶,就能看到一戶人家門前挂着一塊“姓氏牌”,上面寫着一個姓氏、該姓族人中年齡最長者的姓名、祖籍何處、何時遷來以及為何遷居到河西村的。
2018年年初,在市地方誌辦的幫助下,河西村打造了80多平方米的鄉情村史陳列室,把姓氏文化進行整合展示。陳列室剛一建好,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參觀,他們在其中找尋自己的姓氏,了解姓氏文化,也找回了濃濃的鄉愁。
張玉山説,如今村裏平均年接待游客3000餘人,吸引他們的不光是這裡的山水,還有河西村的百家姓。許多游客通過各家門前的姓氏牌,找到和自己同姓的老鄉家,與熱情的老鄉聊聊姓氏文化,再去鄉情村史陳列室了解河西村的百家姓故事。下一步,村裏計劃在村東建設一間更大的鄉情村史陳列室,面積達200余平方米,在其中增添更多能體現河西村歷史文化的老物件和展板,讓村民都能記住鄉愁,也讓更多人了解河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