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老滋味”水果

日期:2017-10-19 11:0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jpg.jpg
  • 未標題-1.jpg.jpg

  原標題:難忘的“老滋味”水果

  金秋是北京最美的季節,也是收穫各種美味水果的時候,昌平蘋果、京西白梨、房山磨盤柿、張家灣葡萄……這些老北京的果子,不僅是百姓的盤中美味,有些還是昔日皇家貢品。

  在北方秋季水果盛宴中,蘋果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兒。自古以來,昌平就有蘋果福地的美譽。巍峨壯美的燕山和太行山交會於昌平北部,形成綿延百里的狹長山前暖帶,溫榆河發源其陰,白河橫貫其陽,潤澤着山腳下這片適宜蘋果生長的“風水寶地”。

  北京栽培蘋果的歷史最早記載在明代《群芳譜》中,“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在今天的延慶等國光蘋果盛産地,本地蘋果仍是當地百姓的最愛。

  如果説蘋果是百姓果盤中的常客,那麼産量稀少的京白梨就是市民舌尖上的稀客了。起源於門頭溝軍莊鎮東山村青龍溝的京白梨,最初的一株是生長於溝中低窪有水處的自然實生樹,算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東山村廟洼一帶現今生存200年以上的老梨樹僅有百餘株了。在北京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正宗京白梨在軍莊,極品京白梨出東山”,京白梨異地栽種口味立變,因此,東山村特有的水土便成為孕育正宗京白梨的必要條件。

  京白梨是唯一帶“京”字的著名地方原産特色水果,凡是吃過京白梨的人,都會回憶起那香噴噴、甜滋滋的味道。由於原産地産量奇少,京白梨歷來備受珍視。相傳清乾隆末年,大臣和珅在香山偶遇一賣梨人,買到了堪稱天然美味的梨子,便獻給了皇上。乾隆皇帝也很喜歡這種美味的梨子,和珅便奉命苦尋,終於在京西東山村找到了原汁原味的京白梨。據説最早一株受乾隆皇帝欽封的梨樹叫“老君樹”,後來清朝歷代皇帝都曾欽封過東山村的梨樹。據《宛平雜談》記載,京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間始即為宮廷貢品,很得慈禧太后的喜愛。

  無獨有偶,在北京大興龐各莊鎮的梨花村,也生長着一棵受過禦封的貢梨樹,其樹齡已達400多年。據説當年被明萬曆皇帝禦封為“金把黃”,“金把黃鴨梨”也因此得名。龐各莊鎮現仍存有百年以上的“金把黃鴨梨”古樹三萬棵,形成了國內罕見的平原古梨樹群。

  如果説京白梨是以果實的顏色而得名,那麼房山磨盤柿就是以果實的形狀來命名的了。房山區是京郊地下熱能分佈最廣的地區,自然條件特別適宜柿樹生長髮育。尤其是房山張坊鎮的磨盤柿,更是個兒大、色艷、皮薄、汁多,因其果實縊痕明顯,位於果腰,將果肉分成上下兩部分,形似磨盤而得名,自古就有“色勝金依,甘逾玉液”的美譽。明萬曆年間編修的《房山縣誌》也記載,“柿為本境出産之大宗,西北河套溝,西南張坊溝,無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數,其大如拳,其甘如蜜。”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貧,一天流落到房山大峪溝村,已兩天沒吃飯的他忽見東北角柿樹枝上丹紅點點,原來是霜柿正熟。他伸手摘柿,狼吞虎咽地吃飽了肚子,對樹叩拜後離去。多年後,已登基的朱元璋出巡路過此地,特意來訪當年的救命柿樹。他走到樹下,脫掉自己的龍袍,裹在老樹身上,封它為“凌霜侯”。自此,張坊磨盤柿作為貢品年年進奉。

  至今,房山大峪溝村還留有一座百年老柿樹園,見證着歷史的變遷。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正是磨盤柿成熟的季節。此時在京城人家賞月圍坐的桌上,必不可少的果品就有柿子,因為它象徵着一家人的日子圓圓滿滿,紅紅火火,事事如意。

  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説。老北京人常喜歡在自家的小院中栽上一兩株棗樹,春季看花,夏季乘涼,秋季吃果。諸如郎家園棗、長辛店白棗等許多一度瀕臨滅絕的北京本土名棗,都是難忘的“老滋味”。

  據元代《析津志》記載,當時北京地區有四個優良棗品種,個兒大皮薄肉脆核小味甜汁兒多的長辛店白棗就是其中之一。因長得兩頭尖尖,中間寬寬,類似兒童玩兒的“尜尜”而得名的“尜尜棗”,據説在明朝就是皇室貢品。在其原産地懷柔橋梓鎮的一戶村民家門前,至今仍存活着一棵百年棗樹王。

  原産於朝陽區郎家園一帶的郎家園棗,從清乾隆年間就是宮廷供果,更為慈禧太后偏愛,市場一度有“無棗不郎家園”之説。近幾年,經過恢復生産和經營調整,北京棗品類多達幾百種,不僅有冬棗、馬牙棗這些常見品種,很多瀕臨消失的原産名棗也得到了及時拯救。

  無論顏色還是形狀,葡萄都有一種豐收的寓意。大約於清康熙年間,北京就開啟了栽培葡萄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前北京葡萄的栽培面積很小,除了教堂栽種之外,就是達官貴人的大宅門裏有星星點點的葡萄架,平民百姓不要説吃葡萄,就是看一看也難。如今,在北京周邊種植葡萄的園子很多,通州、延慶、大興、順義都有大範圍的種植,總面積超過了500公頃。在素有“北京吐魯番”“京郊葡萄之鄉”美譽的通州古鎮張家灣,鎮內葡萄種植面積達7000余畝,種有維多利亞、貴妃玫瑰、紅雙味、巨玫瑰、龍寶、茉莉、紅皇后等各式葡萄品種130余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