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身世之謎將揭開

日期:2016-08-24 10:12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cuile312.jpg.jpg
  • cuile312.jpg.jpg

  原標題:故宮養心殿身世之謎將揭開 研究性修復全面啟動 2020年90%面積將重新開放

  8月22日下午,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修復項目科研課題全面啟動,故宮表示將對養心殿相關的歷史文化、藏品、檔案等進行梳理和研究,通過科學評估、檢測、會診、修復,完整真實地再現養心殿的魅力。

  養心殿坐落於紫禁城後部乾清宮西側,是清代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清代十位皇帝曾先後在養心殿居住執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據悉,為了保護養心殿,使它更好地呈現在觀眾面前,2015年末故宮啟動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

  2020年養心殿重新開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養心殿研究性修復項目是我國首個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文物的綜合研究性修復項目。此次修復工作,遺産管理者和多學科領域的研究者與技術專家、工匠、手藝人,將通過對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全方位的科學評估、檢測、會診和修復,完整真實地再現養心殿的魅力。

  為此,2016年度故宮有33個與養心殿有關的科研課題立項。課題涵蓋古代建築研究、故宮文化遺産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藏品研究、古書畫與碑帖類文物研究、古籍檔案研究、清宮廷歷史文化及清史研究、國際間基於養心殿修復項目的合作研究等。

  單霽翔表示,至2020年,故宮第一批4個研究性文物保護項目將同時竣工,屆時養心殿將會重新開放。與此前不同,2020年養心殿再度與公眾見面時,它的開放面積將由此前的30%變為90%。“比如,南側的禦膳房將首度開放,庫房內的物品將全部移走,經過修繕、復原,將禦膳房的文化呈現在大家眼前。”

  單霽翔透露,目前,故宮文保科技部正在對養心殿內近1900件文物進行修復和資訊採集,“未來我們將製作一套更加完善的VR展示設備,為公眾揭示更多、更詳實、更有意思的文物資訊。”

  此外,通過研究性修復,以後養心殿內陳列的文物與建築本體的聯繫將更加密切,“文物之間的關係、文物與養心殿主人的關係、文物與時代的關係,都將通過報告或課題普及讀物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大家參觀前先‘做功課’,觀展時就能獲得更多的收穫。”

  9月首博展出養心殿文物

  為了讓養心殿在閉門修繕的過程中也不遠離社會公眾,故宮博物院籌劃了多項養心殿文化傳播活動,其中2016年9月將在首都博物館舉辦養心殿大展。展覽的主題就是“讓養心殿走出紫禁城,讓人們走入養心殿”。單霽翔解釋,過去養心殿開放的方式是殿外參觀,人們不能進入建築近距離觀看文物。而9月的展覽則將養心殿的中心部分整個“裝”進首博的臨時展廳,讓真實的文物來到人們身邊。通過展品的原狀陳列,再現“垂簾聽政”等耳熟能詳的歷史情景,使更多人不進紫禁城,也能更全面地了解養心殿。該展覽將持續到明年春天。

  何時建成之謎有望揭開

  單霽翔介紹,養心殿目前已完成了文物撤離的工作,進入了勘探、測繪的階段。而本次研究性修復過程中的勘探又與此前單純地針對建築本體記錄情況、繪製圖樣不同,“我們將本次勘探、測繪看作是對養心殿生命歷程的探索,將對其上至建成初期的情況進行追溯,包括歷史上一系列翻建、添建、更新的情況都將進行詳盡考察和記錄。”比如,始建於明末的養心殿具體落成時間至今還是未解之謎,謎底通過本次勘探就將揭曉。

  單霽翔透露,勘探的方式包括形制對比、文獻考察和一系列文物檢測先進設備的應用等。“此前我們在修繕大高玄殿的過程中就已使用鐳射三維建模手段,對極為隱蔽的部位也能測繪,並通過勘探搜尋病害原因,探索防治方案。”

  據了解,勘探、測繪工作將貫穿養心殿修復的全過程。其間,故宮的科研隊伍將公開出版測繪報告、勘察報告、竣工報告等數十本研究報告,為日後其他古建和文物的修復提供可查之據。(孫樂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