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多家京企落戶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
對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管招商的天津薊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郝順和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我們引進北京企業,這就像是‘摘熟桃’,都是現成的,從北京搬出來,放進薊州的‘籃子’裏即可。”
即便這樣,郝順和覺得,不能是個“熟桃”都往薊州的“籃子”裏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面積僅17平方公里,地以稀為貴,薊州要選符合自己發展定位的智慧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端産業。”郝順和感嘆,適合薊州口味的“熟桃”不好摘,因為對於好産業,環京的幾個津冀區縣都會去爭搶。
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坐落於薊州最發達的交通樞紐,京平高速、塘承高速、京秦高速的出入口緊鄰園區,高鐵薊州站離産業園只有5公里。尤其是去年年底高鐵薊州站通車之後,從薊州坐動車到北京站只需要40分鐘。
這樣的交通區位算不算爭搶北京優質外溢産業資源的優勢?在郝順和看來,早兩年還算,隨着京津冀交通路網逐漸完善,“離北京近”這種交通區位優勢對於很多環京的津冀區縣都一樣,要想有爭搶好資源的優勢,需要根據産業園自身的發展去謀劃。
“我們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去北京找企業,像掃地機一樣,一遍遍去掃。”在高端製造領域,郝順和先是看中了昌平一家釹鐵硼永磁材料加工企業。釹鐵硼永磁材料被廣泛應用於電子産品,比如手機、耳機等。去年5月,這家企業正式搬遷至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
該企業負責人尤峰告訴記者,生産釹鐵硼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料是稀土,薊州不是稀土産地,沒有資源優勢。“和江西贛州、內蒙古包頭等稀土産地比起來,薊州雖無原材料優勢,但是離北京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産企業近,我們之所以願意把加工企業搬到薊州,是因為薊州靠近我們的客戶。”
引進成熟釹鐵硼永磁材料加工企業之後,産業園開始謀劃延伸這個産業的鏈條,也就是上下游企業。按圖索驥,郝順和又相中了北京中科三環,這家企業可謂磁性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從原材料生産,到後期産品加工,都有所涉及。目前該公司的一些産品後期加工已經在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進行。
以這樣的方式,從2014年至今,京津州河科技産業園已引進約100家企業,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北京企業。
郝順和介紹,下一步,産業園將在引進成熟的北京先進製造業的同時,重點加大與北京院企聯合會、科研院所的對接,引進與院校、科研中心緊密聯繫的科技含量高、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上市企業或參股企業。
“我們從無到有,把符合薊州發展的産業鏈條完善了,再一步步完善教育、醫療等要素,讓京企在這些方面感覺跟北京更接近了,這才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園區的優勢。”郝順和説。(豐家衛 通訊員 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