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80403313941636359.jpg.jpg
工程師投入包裹,演示自主配送的過程。
劉智勇演示用戶在手機端如何使用“真機小黃馬”。
劉智勇與團隊工程師研討一款四足無人配送機器人的設計思路,除自主導航外,它的優勢是可以上下樓梯。
“真機小黃馬”頭頂配置了鐳射雷達,與GPS、視覺系統相結合,實現精準定位和自主導航,精度達到1至3釐米,並且可以實現從戶外到室內的無縫切換。
行駛中的“真機小黃馬”發現了行人,立即剎車讓行。有些好奇的路人還會故意擋在它前面,看它是否會主動避讓。
工程師在現場調試,收集更多數據。在實際使用中,每一台“真機小黃馬”都可以實現後臺遠端控制。
最近,路過中關村智造大街的人可能會注意到,一台六個輪子的黃色小車,不停地在大街上轉來轉去。令人驚奇的是,雖然見不到周圍有人在遙控,但它卻能自如地直線行駛、轉彎、掉頭,如果遇到了行人,還能自動停下來避讓。這就是由一家名為真機智慧的創業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機器人——“真機小黃馬”。
這臺“真機小黃馬”身高只有1米左右,承重卻達到了30千克,速度12千米/小時,續航可達8小時,還能爬上35度的斜坡。用戶只需要在手機裏設定好送貨的時間和地點,由配送人員把包裹投入機器人“體內”,它就可以自主按時送達。用戶使用手機掃碼開箱取貨,保障包裹安全,不會丟失。
談到研發無人配送機器人的初衷,公司創始人劉智勇給出了一組數據。幾年前,我國的物流成本佔整個GDP的18%,雖然近年來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發達國家的一倍左右,而物流總成本中,人力成本佔比又非常大。設計“真機小黃馬”,就是為了用機器取代人力,解決封閉園區“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據劉智勇測算,進入量産以後,單件包裹的投遞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以內。
2016年,劉智勇帶領一個人工智慧團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時還沒有人認可他的設計方案,但是他堅持首先使用昂貴的鐳射雷達替代視覺導航系統,選擇了正確的技術路線,加快了産品走向成熟的腳步。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真機小黃馬”已更疊至第三代,並陸續在清華大學、中關村智造大街以及多處高檔小區完成了7000公里路測。目前,“真機小黃馬”可以和電梯交互,利用電梯上下樓。也許不久後,我們就能在辦公室收到它送來的快遞了。(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