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爺爺菜場裏辦免費英語班

日期:2018-08-07 10:15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8月2日下午1點,杭州東城農貿市場裏熙熙攘攘的客流暫時回落。嘈雜的叫賣聲消失,靜下來的菜市場裏,卻傳出了一陣陣洪亮的英語朗讀聲。那是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循聲而去,你會驚訝不已,因為它來自於一位兩鬢斑白的爺爺和一群十幾歲的孩子。在市場二樓,雜亂的百貨攤和肉攤的中間,一張圓桌、幾把椅子和一組由硬紙盒做成的48音標表,組成了這個小小的英語課堂。

 

  菜場教英語五年

 

  輔導“菜二代”考進年級前十

 

  “爺爺老師”64歲,頭髮花白,清瘦的臉上架着金絲眼鏡,笑容親切。菜市場裏的人大多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清楚他過去是做什麼的,但大家都和他很熟悉,親切地稱呼他為“金老師”。金老師住在杭州東城農貿市場隔壁的小區裏,也是這個菜市場的常客。每到寒暑假,菜場攤主的孩子們從五湖四海來到杭州,他來得就比往日更頻繁了。因為這些“菜二代”都在父母打拼的攤位旁等着他來上英語課呢。

 

  7月5日,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陸續放假了。於是,每天下午1點到3點,來光顧東城農貿市場的客人又開始看到這樣溫馨的一幕:在一個空攤位裏,“爺爺老師”帶着五六個孩子大聲地朗讀英語,在流利的美式英語中時不時又傳出爽朗的笑聲。初次看到的人往往會覺得驚奇,可對東城農貿市場的人而言,這是一場持續了五年的約會。

 

  緣分始於2014年的夏天。“有一天,我在經常買菜的攤位上看到一個女孩寫英語作業,因為當時和她的父母已經很熟了,就問她想不想跟着我一起學。”金老師記得,那時女孩王琦緣12歲,讀五年級。“我剛聽到時挺驚訝的,沒想到他這麼大年紀還會教英語。”王琦緣的父親王師傅説,女兒當時其實並不喜歡英語,可是因為自己輔導不了孩子,金老師又願意免費教,就讓女兒跟着他開始學了。王師傅來自衢州,和老婆一起在市場經營着一個五六平方米的蔬菜攤。起初,金老師就是在這個菜攤的中間給王琦緣上課。“第一次上課,他還帶來了一鍋煮好的豬腳,讓我女兒吃,説要學習好先要身體好。”讓王師傅意外的是,跟着金老師學習後,琦緣一點點喜歡上了英語,成績也越來越好。王師傅驕傲地説,“女兒小升初時,從民工子弟學校考進下沙中學,英語考得最好,年級排名前十。”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攤主想要讓自家孩子跟着金老師學英語。如今,金老師已經教過20多個孩子,除了東城農貿市場攤主的孩子,還有不少其他農貿市場的“菜二代”聞名而來。

 

  自帶茶水和午飯

 

  “我只是單純地做喜歡的事情”

 

  “金老師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教的,他會先考量孩子是不是對英語有興趣,有上進心。”賣雞蛋的安徽人耿師傅告訴記者,他11歲的女兒倩倩也跟着金老師學,“以前她每天來市場都很無聊,現在有正事做了,還學得挺開心。”

 

  為什麼喜歡金老師呢?13歲的吳文豪鄭重地思考了下,“金老師和學校裏的老師不一樣,他教英語的方法很有趣,也很幽默,上課的時候也會開玩笑。”而對16歲的王琦緣而言,金老師早已像爺爺一樣了,“他很關心我,不僅是成績,還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王師傅告訴記者,金老師身體一直不太好,有一次聽説他生病,女兒王琦緣都難過得掉眼淚了。“金老師就像是導師一樣,女兒在教育和生活上遇到的大小事,我們幫不上忙,都是向他尋求建議。”王師傅説,他們家和金老師早就成為了老朋友,“我們會經常邀請他來家裏吃飯,因為他就一個人,挺孤單的。”

 

  “大家都很感謝他,可他很有原則,來上課都是自己帶着茶水,帶上一人分量的午飯,我們給他準備好飯菜,他也不肯吃。”王師傅很是感慨。很多人不知道,金老師的肚子圓鼓鼓的,因為他是多囊腎患者,久坐腰痛。因此,每次上完課回到家,他就得立馬躺下。

 

  備課,上課,投入這麼多時間在曾經陌生的“菜二代”身上,累嗎?

 

  “投入?算不上吧,我只是單純地做喜歡的事情。”金老師一臉詫異地回答。果然是性情中人!

 

  金老師其實並不是職業教師,退休前,他在公安局做文字工作。他是英語愛好者,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也完全是自學的。“我喜歡英語,16歲在臨安插隊,偷偷聽廣播,跟着讀,就是這樣一點點學會的。”在他看來,教孩子學英語並不僅僅是一種幫助,更是一種交流和滿足,“我就是他們的大朋友,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喜歡教他們英語,看到他們進步,會很有成就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