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植物歷史名園“唱主角”

日期:2020-05-19 10:3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市屬11家公園野生地被和綴花草地達到了綠地面積的80%以上 鄉土植物歷史名園“唱主角”   

城市副中心通濟路兩側月季花帶連綿不絕。王海燕攝 

  鄉土植物在本市公園綠化中,開始“唱主角”。在本市11家市屬公園,用北京鄉土植物綠化的面積已達80%。這些靠天吃飯的“土著”花草不僅肩負著美化環境的功能,還能起到節能節水、平衡生態等作用。

  市公園管理中心綜合處調研員朱英姿説,11家市屬公園均為歷史名園,綠地面積達1020公頃,是北京城區的綠肺,也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基地。“鄉土植物就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植物,靠天吃飯,適應性極強,養護成本低,在生態治理、節能養護方面也表現突出,是公園綠化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市公園管理中心結合公園綠化改造,持續提高市屬公園在景觀營造中鄉土植物的應用比例,陸續開展天壇公園西北外壇、紫竹院南線生態景區、玉淵潭東邊界、陶然亭水生植物等37個公園重點景區改造項目,通過不斷研究篩選,在各市屬公園加大種植了鵝絨委陵菜、二月蘭、蛇莓、澇峪苔草等50余種鄉土植物。

  在天壇公園201公頃綠化面積當中,有100公頃綠地都是原生態的鄉土植物,種類已達130多種。“春花絢麗,夏秋濃綠,這些鄉土植物每年從三月一直到入冬前,持續為公園扮綠。”天壇公園高級工程師劉育儉説,每年三四月份,公園裏的二月蘭、早開堇菜、紫花地丁、蒲公英會次第綻放;一進五月,白色的夏至草、黃色的抱莖苣荬菜與紫色二月蘭共同形成一片絢麗的花海;七月到九月狗尾草、蟋蟀草、馬唐、虎尾草、灰菜就會相繼上場,隨時讓遊客享受綠色空間。

  “其實這些鄉土植物已經經過長期的考驗,完全與本地環境融為一體,不需要特殊的人工干預就能自然生長,可以説非常‘低碳’。”劉育儉以二月蘭為例,天壇公園的古柏區和西北外壇的二月蘭隨地而生、連接成片,也不需要為它們澆水施肥,“只要一場降雨就能躥得老高,它們的種子落地之後,也可以自行發芽生長。”不過,為了讓二月蘭能長成花海景觀,公園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了一套精準時間修剪、保持修剪高度、適時補播草種的養護技術。劉育儉説,二月蘭開花之後會形成枯黃色莢果,放眼望去並不好看,“但是我們並不著急剪掉,而是等到六月份種子落地再剪,這樣就能保證種子順利發芽,相當於補充栽種。”這種精準時間修剪法其實是對二月蘭這個種類的延續和保護。在紫竹院公園,別看這裡的植物以竹子著稱,但其實鄉土植物也不少,包括蛇莓、委陵菜、連錢草、紫花地丁、番紅花等上百種。這些日子,如果走在公園的竹林間,會發現成片的“綠毯”中有星星點點的紅色漿果點綴其中,紅綠搭配甚是好看。

  朱英姿表示,截至目前,市屬11家公園野生地被和綴花草地達到了綠地面積的80%以上,為遊客提供了更加舒適、自然的遊園環境。

  相關新聞

  繽紛月季大道為副中心增色添彩

  北京市花月季成為城市副中心街頭新景觀。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通濟路、萬盛北街、雲景南大街、梨園南街、九棵樹東路多條月季景觀大道。月季花期從每年的4月底延續到10月份,長達半年時間。

  月季和菊花並稱為北京市花。每年暮春初夏,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路以及重要城市幹道兩側,就是月季花的海洋。作為北京鄉土花卉,月季不僅色彩豐富,而且具有耐旱節水、抗性強、花期長、易管護等優點。有些耐寒品種,甚至能開放到初冬時節。

  伴隨著城市副中心的建設,美麗的月季大道從城六區延伸到了通州城區。這幾年,通州區園林部門因地制宜,根據城市道路、路側綠地等不同類別,設計栽植了不同品種的月季,營造出豐富立體的視覺效果。

  “今年副中心種植的月季花量之大、品種之多、花色之豐富,均創歷史之最。”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種植了梅朗口紅、彩雲、粉扇、金獎章等品種的月季300萬株。其中,在九棵樹東路、東六環西輔路等重要主幹道,種植了歐洲月季等地被月季3000多株、安吉拉等藤本月季5000余平方米,形成了以月季為主景,碧桃、海棠等鄉土植物映襯的“一路一特色”植物景觀。

  除了月季大道,今年通州區還在新華大街、通胡大街、新華南路、新華北路等10條主要道路,以及東關大橋和玉帶河大橋這兩座橋梁布設立體花箱5702個,栽植花色艷麗的時令花卉,打造了總長度達22.17公里的“花香大道”,為城市副中心增色添彩。(葉曉彥 王海燕 王軍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