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 東城一路前行
東城區企業開辦步入“1時代”。
東城區稅務局幹部輔導金鼎軒酒樓有限責任公司填寫納稅申報表。
東城區創新推出裝有企業執照、公章、發票和稅控器具的“企業開辦服務包”。
“一年聚力突破、兩年全面提升、三年爭創一流。”2018年底,北京市東城區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63項重點任務以及178項細化措施從智慧政務、綜合窗口、企業服務等方面,描繪了一幅營商環境的美好藍圖:優化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務環境,展現“效率東城”;創新打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建設“開放東城”;統籌打造更加優質的要素環境,營造“活力東城”;嚴格打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塑造“誠信東城”。三年行動方案對標一流,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瞭方向和路徑,是東城區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高效 新企業開辦僅需一天
日前,北京碧海鮮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企業法定代表人孔先生來到了東城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新企業開辦手續,營業執照、公章、發票、社保開戶、公積金開戶和銀行開戶一天全辦好。“東城區企業開辦大廳的‘秒批’行政效率和提供的銀行開戶增值服務讓我兩個多小時就完成所有涉及企業開辦的事項,省時、省力、省心,為營商環境改革點讚。”孔先生感嘆:“大廳給我們發的‘企業開辦服務包’真的是實實在在的高效服務。”據悉,這是全市第一個只進政務大廳一扇門就實現營業執照、公章、發票和銀行開戶1天全辦好的企業。
隨着三年行動方案發佈實施,在企業開辦方面,東城區開通“全程電子化”登記,設立快速辦理通道,專門成立全程電子化工作小組,通過快速審核、快速核準等方式,提高審核效率,及時發放電子營業執照,企業足不出戶就可完成業務辦理,目前已實現90%以上內資企業新設“一次不用跑”。
與企業開辦一起進入“便民快車道”的還有不動産登記、企業稅務登出等環節。東城區推出的“網際網路+”不動産登記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辦理,企業間不動産登記最快45分鐘辦結。同時,通過整合市場監管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兩個系統,實現了動産擔保統一登記,大幅提高了動産交易擔保效率。目前共完成不動産登記“即時辦結”業務20438件。
作為北京市推出的“9+N”政策2.0版中的重要方面,東城區加快推動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一表受理”,實行多部門聯合驗收,將辦理環節壓至5個,審核時間由原來的50天縮短為現在的21個工作日,極大提升了辦理效率。
在智慧政務行動中,東城區加快推進“一張網”建設,目前已搭建了“一窗式”網上服務平臺,實現了全區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諮詢和網上辦事。區政務服務中心還設立了全市首個政務服務24小時自助服務區,創新開展“7×24小時”不間斷自助服務,通過自助服務專區中的智慧服務終端及自助文件櫃,企業群眾可以自由安排適合的時間進行材料申報和證照的領取。目前已為企業、群眾提供服務1.1萬人次。
貼心 40%市場主體辦一件事只需跑一次
為更好提升窗口服務能力,東城區對政務服務大廳進行了改造。改造後,服務大廳面積翻倍,擴大至6560平方米,包括水、電、氣、熱等用能服務目前已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窗口集聚效應增強。
政務服務大廳設置的58個窗口均為綜合窗口,企業辦事人員只去一個窗口,便可將進駐的38個部門717個事項全辦妥。依託“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齣件”的綜合受理模式,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東城區已實現40%市場主體辦成一件事只需跑一次,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9個百分點。
為着力打通企業辦事“最後一公里”,東城區已全面建成區、街道、社區的“1+10+17+170+6”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從流程、時間、費用等多個維度減環節、提速度、降成本。政務服務體系包括1個區政務服務中心,10個委辦局的15個分中心,17個街道政務服務中心,170個社區服務站以及6個企業園區政務服務站。各政務服務中心聚焦企業群眾反映突出的多頭跑、來回跑等熱點、難點問題,推出“全時服務、容缺服務、自助服務、定制服務、物流服務”五大服務,全面推行政務服務方式便利化、政策清晰化、辦事移動化、條件標準化。
國民信託有限公司在申請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會成員變更登記時,由於企業已免去某副董事長但暫未補選新任人員,但又希望在不修改章程的前提下保留該職位。“容缺受理”服務打破了原有“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後再受理”的傳統審批模式,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但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的行政審批事項,相關職能部門可先予受理和審查。在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後,東城區市場監管局迅速啟動容缺受理機制,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登記服務。受理當天企業就領取了執照,讓企業感受到了政務服務的效率與溫度。
此外,東城區還推出了“專窗、專線、專區”模式,針對辦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難雜症”,設置諮詢專窗、諮詢專線和宣傳專區進行解決,通過提供政策解讀、業務指導、諮詢服務等政務服務,及時解答辦事人員疑問,並以“服務包”形式將政策、辦事所需資訊資料整體打包,讓辦事人“一站式”知曉最新政策。
精準 全力打造“四全”服務模式
圍繞如何當好企業服務“管家”,東城區推出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服務模式。
服務對象實現全覆蓋。去年以來,東城區陸續推出“1+4”聯繫服務重點企業制度,針對百強企業、總部企業、成長型企業等4類重點企業,形成區四套班子領導分工負責、區發改委總統籌、四個牽頭部門分類服務、相關委辦局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企業“服務包”機制,實施“一對一”管家式貼身服務,主動解決共性問題,定制化解決個性問題。目前已走訪服務重點企業1450戶次,解決需求414項;為重點企業送出“服務包”62個,落實服務舉措125項。
支援環節實現全過程。東城區建立“1+5”産業政策體系,以《東城區加快文化創新融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實施意見》為引領,出臺産業發展、資金支援、空間利用、人才保障以及營商環境5大類支撐政策,具體包括促進文化産業、金融業、資訊服務業三大重點産業發展意見,鼓勵企業上市掛牌融資若干措施等。從企業註冊到發展壯大、從企業高管到核心骨幹,鼓勵支援體現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今年,東城區投入15.1億元用於支援産業發展,比2018年翻了一番。
政企溝通實現全方位。為破解政企關係“清”而不“親”的難題,今年6月,東城區制定了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十項舉措,整合黨建、政務、商協會和社會服務等資源,開展政企早餐會、下午茶、參觀交流、政企“議事廳”等活動,搭建全方位政企溝通平臺,着力建設坦蕩真誠、清白純潔、交往有道、良性互動的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目前,已組織開展文化企業、金融企業等專場早餐會,召開樓宇改造、王府井轉型升級等企業專題座談會,深入了解中信産業基金、保利文化集團、尚8遠東科技文化園等重點企業和産業園區運營情況,及時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共創共贏。
監測服務實現全天候。為了解掌握企業運營等第一手資訊,東城區搭建了重點企業運作大數據平臺以及樓宇資訊管理系統,圍繞5大類型1241家重點企業的基本情況、資源整合、經營佈局及運營變化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針對全區290座商務樓宇的運營、管理、出租、入駐企業等情況進行動態更新,並對樓宇效能進行評價。通過實時動態的監測,將服務“靠前一步”,為企業發展、樓宇升級及時提供科學指導。
活力 為企業高品質發展“助跑添翼”
為減輕企業負擔,東城區全力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確保個人所得稅新政落實落地,實現所有行業納稅人的增值稅稅負只減不增,讓企業發展“輕裝上陣”。
東城區稅務局對北京金鼎軒酒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到府服務,指導公司按照最新政策進行納稅申報,經過仔細核算,受益於新出臺的增值稅政策和個稅法,和去年相比,公司今年全年將減免增值稅160萬元、少繳納個人所得稅款700萬元。“減稅降費真是一場及時雨,緩解公司面臨的困難,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更是增加了我們企業擴大發展的勇氣。”公司財務負責人馬繼蘭由衷感慨。
為提高稅收的便利化,東城區實施“五個一”服務新模式,確保企業納稅實現“動動手指”輕鬆操作。
實現“一鍵諮詢”。整合原有稅務諮詢熱線,成立“小呼中心”。在微信上線全市首個全息場景的“智慧應答”微信平臺,諮詢全程支援一鍵查詢、自助客服、線上客服、人工客服,目前訪問量達9萬餘次。
推廣“一網通辦”。通過推出2019年新版“電子稅務局”,利用用戶中心、辦稅中心、查詢中心、互動中心、公眾服務和個性化辦稅六大功能區,提供“稅費申報及繳納”“稅收減免”“證明開具”等44項功能服務。
推出“一廳通辦”。採用網上辦理,讓納稅人“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即可辦理髮票類、申報類等5大類119項稅收業務服務。在“一廳通辦”基礎上,還深化改革,實現了“一套資料辦”和“主稅附加稅一次辦”。
為留住人才,聚集智力資源,東城區推出人才發展高地建設計劃,制定人才引進工程“集賢計劃”,聚焦文化、金融、基礎教育、醫藥、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和體育七大領域,建立激勵機制,築好“工作室”“人才聯盟”等培養平臺,集聚百餘名國內外一流人才,打造體制機制優勢突出、創新發展平臺一流、人才生態體系完善的人才發展高地。
緊密結合企業需求,“三管齊下”推進人才積分落戶。在申報流程上進行優化,將申報、審核、復查流程由“串聯”變“並聯”,實現同步推進,大幅縮減申報時間。在申報方式上深化改革,取消現場審核環節,由“現場”變“線上”,採取承諾審核、後續查驗的方式,實現全網通辦、“不用跑腿”的目標。在諮詢核驗上延伸服務,全面加強政策諮詢解答工作,諮詢電話受理時限延長至每晚8點,對於企業和個人註冊異常、關聯異常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並電話跟進回訪,用實際行動為申請人和用人單位減負。
行動方案出臺以來,東城區聚焦重點任務,狠抓工作落實,以實實在在的措施,真心真情的服務,讓企業和百姓感受到東城的新變化、新氣象。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東城區將繼續堅持需求導向,創新工作措施,以提升企業、群眾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為目標,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向細節延伸。
打造企業服務品牌,推出“紫金服務”行動計劃,在整合前期“1+4”聯繫服務企業制度等好做法好機制基礎上,進一步織細織密服務舉措,以貼心暖心服務為原則,以全方位服務網為框架,以快速響應機制為核心,以精準定制服務為目標,當好企業服務的“總管家”,送好支援企業的“紅利包”,搭好溝通企業的“連心橋”,當好接辦問題的“閃送員”,共建政企關係的“新生態”,展示東城企業服務的態度、力度、深度、速度和溫度,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
選聘營商環境特邀監督員,從駐區企業和商協會中産生,參與營商環境建設和監督。特邀監督員將持證“挑刺”“揭短”,通過明察暗訪、當場查糾、徵求群眾意見等方式進行監督,並採用“專線直達”、面談等渠道,及時、客觀、公正地反饋情況、建言獻策。
未來,東城區將凝聚全區力量,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優化營商環境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朝着更優、更精、更強的目標,一路前行,永不止步。(魏昕悅 陳麗帆 劉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