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1.jpg.jpg
指揮中心就在這裡
5月13日,大興國際機場將進行檢驗飛行,三家航空公司將派出旗艦機型747-8、A35和A380在建設中的新機場起降試飛。作為此次試飛的機場“大腦”所在地,西塔臺擔負着大興國際機場70%以上飛機起降指揮任務。塔臺建築高度70.3米,地上結構20層、地下結構1層,包括指揮中心、管制室、檢修環、講評室、設備間、UPS間以及機坪管制室等。
記者上周六探訪了大興國際機場西塔臺,記錄了西塔臺的一些建設故事。
360度玻璃視窗
指揮室視野無死角
西塔臺的圓形指揮室,總面積125平方米,360度環形大幅玻璃,讓有“空中交警”之稱的空中管制員圍繞視窗工作時,視野開闊無死角。
走進西塔臺指揮中心,由12塊倒梯形玻璃組成的環形視窗讓人一覽無余。每塊大玻璃上邊長為3.6米、下邊長3.16米,高3.25米,玻璃厚達3.6釐米。這12塊巨大且厚重的玻璃窗,每塊重達1.24噸,傾斜安裝在距離地面70多米高的塔臺指揮中心外墻上。
北京住總大興國際機場西塔臺項目主任工程師田子常介紹,這個全視野玻璃的施工安裝並不容易,項目部先用塔吊將玻璃提升到70多米的高空,然後由站在移動吊籃中的施工人員和位於指揮中心內的人員配合,將巨大的玻璃傾斜放入卡槽,再把預留的14個安裝孔用螺栓固定。“當時我們動用15名作業人員,5人一組,用時1周才把12塊玻璃安裝到位。”田子常説。
西塔臺指揮中心的視窗玻璃,是國內極少使用的半鋼化三層夾膠特種玻璃。這個品種,不但具有鋼化玻璃強度高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鋼化玻璃平整度差、易自爆,且容易整體粉碎等缺陷。田子常説:“我們這種半鋼化玻璃即使破碎,只會出現沿裂紋源呈放射狀的徑向開裂,而不會有切向裂紋擴展。所以遇到破裂仍能保持整體完整不塌落,也能保證特殊情況下塔臺指揮人員視線不被阻隔。”
鋼筋量是常規設計三倍
鋼筋捆紮有如花絲編織
“我們鋼筋綁扎施工隊人員調整非常大,因為施工難度太大,一般工地上不錯的鋼筋工,到這裡未必能上崗。有些工人一看圖紙,就知難而退了。”田子常説。
西塔臺總建築面積3795平方米,使用了1900噸鋼筋,鋼筋用量是普通工程的3倍以上。鋼筋含量高,在提高建築結構堅固性的同時,也相應帶來了鋼筋綁扎空間狹小,密度高等施工難題。“我們工程內外兩層加起來有近30個型鋼鋼筋柱,每個型鋼鋼筋柱有300多根鋼筋,光焊接點,少則3000個,多的有10000個,整個鋼筋綁扎過程就如同織網。”田子常説。當細密精巧的鋼筋骨架完成後,第一眼看上去不像是建築工程,而像是花絲工藝品。
為提升鋼筋捆紮合格率,項目部專門成立10人組成的QC技術團隊,通過技術分析發現,因為是弧形墻體,所以縱筋鋼筋間距和水準筋、箍筋間距容易有大誤差,導致鋼筋安裝合格率低。為此,項目技術人員首先集中提出多種解決方案,隨後再通過綜合對比選擇最佳方案。“我們最終決定在墻體中部及頂部設置水準排架,並在水準排架上標注出縱向鋼筋間距,以保證縱向鋼筋位置和間距準確。每綁扎1米高度,我們就用線墜對墻體截面及位置進行復測,並用鋼尺從測量縱筋間距。”田子常説,通過技術攻關,項目弧形墻體鋼筋安裝合格率從84%提高到94%以上,工期提前了30天。
塔臺像一個水晶瓶
外立面用了八種工藝
塔臺的外立面,就像一隻水晶瓶,凹凸有致,棱角分明。“就一個指揮中心的外立面幕墻,我們就採用了八種工藝形式。”田子常指着圖紙一一説,這八種分別是,豎明橫隱框玻璃幕墻、隱框玻璃幕墻、鋁單板幕墻、陶土板幕墻、鋁單板雨篷、斷橋鋁合金窗、明室夾膠全玻幕墻和梯形截面鋁裝飾條。在圖紙上,各個區域採用的不同工藝被用不同顏色區分出來,顯得清晰而又複雜。正因為這些複雜的工藝,也才使塔臺指揮中心外觀更加別致,特點鮮明。
田子常説,就算一種工藝,對應的也可能是好幾種材料,也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案。指揮中心設計為“豎明橫隱框玻璃”鋁板幕墻,共採用平面鋁單板、折線部位鋁單板、雙曲面鋁單板和單曲面鋁單板等多種幕墻材料。“像最外層的雙曲面裝飾鋁板,有幾十種不同規格,因為採用螺絲固定式設計,所以從基礎開始,一個預留位置計算錯誤,整個裝飾板就無法安裝。”田子常説,整個塔臺上千塊鋁板,項目施工人員只有精益求精,每一塊鋁板銜接處始終保持縫隙在2釐米,才能保證最終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