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化寺北側路段改造後效果圖
在全市率先啟動街區整理的西城區,近日完成街區劃分工作。全區50.7平方公里被劃分成101個街區。西城區將在各街區採取優化功能配置、業態調整升級、空間佈局整理等措施,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今年年底前,至少有15個街區完成生態重塑,與市民見面。
西城區的街區劃分從今年年初開始,由各街道辦事處根據街道整體規劃,按照不同類型街區的功能定位、業態聚集、傳統風貌等特點,將轄區劃分為若干個街區。遵循空間規模適度的原則,1個社區可以被劃定為1個街區;也可以多個社區組合成1個街區;或者以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特色街區為界線,劃分成街區。
從最後劃定的101個街區來看,西城15個街道平均每個街道包含約7個街區。牛街街道包含街區最少(3個街區),廣外街道包含街區最多(13個街區);平均每個街區的面積大小為0.5平方公里。其中,廣內街道的西便門街區面積最小(約0.128平方公里),什剎海街道的北海街區面積最大(約1.868平方公里)。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測算,101個街區平均的人口數為1.22萬人。展覽路街道的動物園街區包含人口最少(約86人),德勝街道新風街區包含人口最多(約3.11萬人);西城全區共有261個社區,平均每個街區包含2.5個社區,單個街區最少包含1個社區(12個街區),單個街區最多包含8個社區(前後海街區)。
各街區面積大小、人口數量不一,在後期的生態重塑中,也會採取不同的措施。“先逐一進行診斷,建立街區整理項目庫。”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診斷環節中引入專業的設計單位,重點研究街區內無序停車、違法建設、生活性服務業不均衡等問題。針對街區現狀存在的問題,專業單位開展街區的整理設計方案,並建立起街區整理項目庫。項目庫涵蓋了眾多改善提升措施,具體怎麼實施,通過民生民意立項機制來確定。
各街道的街區整理設計方案,以體驗館的形式向公眾公示。目前,鼓樓西大街、阜內大街、廣內街道的街區整理展示中心已經落成開放。選址在廣陽谷城市森林附近的西城全區的街區整理展示中心正在進行方案設計。如果居民或者社會公眾對街區設計方案有好的想法、建議,可以通過留言的形式,反饋給相關街道或部門。
雖然各街區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但在整理過程中還要符合老城區的功能定位,並與傳統的古都風貌相協調。為此,西城區出臺了街區整理設計導則,將一般建成區分為政務活動、金融商務、金融科技、繁華商業、交通樞紐、公共休閒、生活居住7類;把傳統風貌區分為政務活動、特色商業、文化休閒、生活居住4類。對每一類型的街區,道路系統怎麼規範、街道衚同公共空間怎麼營造,具體到用什麼類型的建築材料,選擇什麼樣的配色等,都有明確的指導要求。
廣內街道在西城區最早完成街區整理方案。街道劃分了平均面積0.5平方公里的5個不同的功能街區,並建立了2018年至2020年的街區整理項目庫。25個街區整理項目涵蓋了邊角地、棚戶區改造,簡易樓騰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留白增綠等11個類型,都是地區居民熱切關心的問題。與此同時,街道還利用長椿街21家“七小門店”的騰退空間,建成了一處佔地380平方米的廣內街區整理展示中心。自今年4月份展示中心開放以來,已經迎來數千名參觀者。未來三年的廣內會變成什麼樣?展示中心裏的沙盤、多媒體影像等給予了生動直觀的展示。
“街區整理方案已經在實施過程中。”廣內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完成的區域微更新項目,包括將善果衚同公廁後的閒置空地打造成“美麗棋園”,善果6號院樓前的違建佔地改造成居民的樂活空間,長椿街“開墻打洞門店”改成城市復興閱讀空間等。今年正在實施的項目有長椿街沿線景觀提升、天際線整治、簡易樓解危排險騰退等。
什剎海、新街口、大柵欄等街道的街區整理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在鼓樓西大街、達智橋片區、西什庫片區,一批街區整理項目已啟動先試先行。按照西城區的部署,全區15個街道今年將各自推出至少一個街區實現“精彩亮相”。(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