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起的人造景觀已集體走入暮年
世界公園裏的白宮已變得灰暗。
“夢園觀魚”的水池已經乾涸。
從“義大利臺地園”開始游覽,到“五重塔”結束旅程,約一個半小時,小方就逛完了北京世界公園的所有景點。
“小時候看電視,知道北京有一個世界公園,這次出差找機會來逛逛,算是圓夢吧。可沒想到,這公園裏能逛的地方這麼少,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小方今年30歲出頭,他的童年——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中國第一批人造景觀公園興起的時候。1986年,為拍攝紅樓夢而建造的大觀園部分開放;1987年,河北正定西游記宮開業;1989年,深圳錦繡中華開業;1993年,北京世界公園開業。
在鼎盛時期,中國的人造景觀公園多達近4000家。然而30多年過去了,很多人造景觀公園已經關閉甚至拆除,剩下的大多落得個“孤單寂寞冷”。
近日,本報記者探訪三家北京的人造景觀公園,並且找到一位在23年前就撰文探討人造景觀問題的老專家,請他回望當初、點評現在、展望未來。
世界公園
泛灰的白宮 長草的雪梨歌劇院
開放時間:1993年 票價:100元
小方的失望,或許來自他過高的期待。
“我也出國旅游過,但是世界公園畢竟寄託着小時候環游世界的夢想。”實際游覽的情況,完全不是當初憧憬的模樣。“很多景觀都太破了,看起來很久沒有修葺過。像比薩斜塔這樣的古跡舊一點,我能接受。但像曼哈頓這樣的景觀也破舊不堪,真有點沒法理解了。這樣的公園,票價100塊錢,有點不值。”
小方在公園門口向記者吐槽完,帶着失望的情緒乘車離開,記者隨後開始了對世界公園的走訪。
上周三下午兩點,售票處的資訊牌顯示,此刻的在園人數是874人。僅有一個人工售票窗口開放,隨到隨買,不用排隊。
進入公園正門後,最常見的“游人”是來此拍攝婚紗照的新人。這倒算不上奇怪,畢竟公園正門對面就是一家婚紗攝影店。公園整體感覺比較空曠,客流最集中的景點在大峽谷,因為有瀑布,大概有三五十人;而像白宮這種景點,只有三五個人在觀賞。
世界公園主打的賣點是微縮景觀,記者發現,處於公園核心區域的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等景觀,保護較好。但小方所描述的破損問題,在曼哈頓、白宮、雪梨歌劇院等景觀確實存在。
帝國大廈頂端開裂,世貿雙子塔和PanAm大廈嚴重掉漆,整個曼哈頓景點從遠處眺望,更像“古城遺跡”而非現代化的建築。白宮的外墻有些掉色,不再呈現出白色,而是有些泛灰。石材開裂甚至脫落的情況比較嚴重。雪梨歌劇院裸露的瓷磚出現裂縫,已經有雜草從裂縫中長出。
此外,像聖索菲亞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等景點,也都存在年久失修的問題。
世界公園內除了這些人造微縮景觀,還添置了一些附加收費項目,如鬼屋、5D影院、恐龍王國等等,票價從20元到80元不等。不過,這些項目的售票員,多數處於無事可做的狀態。
除了景點,為了吸引客流,世界公園內還有一些表演項目,記者走訪期間,就有非洲民族舞表演。仔細研究演出目錄會發現,除了常年演出的大象館,其餘大部分演出在周一週二休息,且每天中午12點半到14點半、16點之後等時段,絕大多數項目都沒有演出。
記者游覽世界公園的用時,與小方相似,也是在1小時30分鐘以內。出入公園時,記者留意了售票處提示的入園人數,經粗略計算,按照當時流量到16點半售票截止,這一天,世界公園的入園人數約有2100人左右。
世界公園與熱門景點對比
(頤和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接待人數均為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提供,與記者探訪世界公園為同一天。)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
以免票兒童和持半價年票老人居多
開放時間:2002年 票價:10元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位於地鐵1號線玉泉路站與八寶山站之間,公園的北門到玉泉路站只有約100米。
每天都到此放風箏的退休老人馬師傅告訴記者:“這附近的老小區,沒什麼空地兒,這雕塑公園就像社區公園一樣,我們每天都來。老年人憑退休證可以辦理半價年票。”
公園以雕塑為主題,但是因欣賞雕塑而來的游客卻極少,記者只見到一個專程來拍攝雕塑的攝影愛好者。最熱鬧的是兒童游樂園,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園裏有3處游樂園,都是公園建成後添加的。“雕塑啊,我覺得沒什麼好看的。我們游樂園每到周末、節假日,生意還是不錯的。1.2米以下的兒童進公園免票,不過,有孩子家長説,應該取消門票,反正還要在游樂項目上消費。”
記者發現,除了兒童游樂園,公園其他地方的“商品部”全都不營業。城市穿梭、接待中心等設施也都關門謝客。離開公園北門的時候,記者又買了一張門票,編號顯示,過去一個小時內,包括記者買的2張票在內,一共只賣出去6張票。
北普陀影視城
空閒的遊船 乾涸的夢園
開放時間:1995年 票價:36元
北普陀影視城位於大興區南宮村,與世界公園相比,這裡靠近南六環,更為偏僻一些。但是,這裡曾經拍攝過《還珠格格》、《雍正王朝》、《大宅門》等多部知名影視劇,也曾與橫店、鎮北堡、涿州等並列為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
記者探訪北普陀影視城時,偌大的停車場,只有兩三輛小汽車停靠。門口的工作人員慵懶地倚着墻:“平時不搞活動的話,人不多。”
因為是影視城,所以這裡的人造景觀以“紅樓夢園”、“大宅門”、“民國村落”等命名。據紅樓夢園導覽資訊顯示,當年《還珠格格》正是在此開機,可惜如今已經找不到當年大戲開拍的盛景。園內原本有一景名曰“夢園觀魚”,但不知何故,園中水池處於乾涸狀態。
整個影視城面積不小,達25萬平方米,景點卻不多。記者偶遇住在附近的濤子一家,他也是首次游覽該影視城。“最多一個小時吧,就逛遍了。”除了濤子一家,記者再沒有在影視城內遇到其他游客。因游人稀少,影視城的湖裏只有4艘遊船,而且處於無人租用的狀態。
工作人員透露,影視城依靠舉辦一些戶外活動——如古裝穿越跑、紙傘節等來吸引人氣。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門票半價,影視城內的北普陀寺會有一些香客,其餘時間只有零星劇組進駐,純觀光的游客很少。
專家點評
人造景觀應走主題公園路線
張廣瑞,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曾在1995年、1996年,連續發表關於人造景觀的調研報告。
張廣瑞調研時,正是全國人造景觀公園最火熱之時。當時,天壇公園的門票0.5元,頤和園的門票2元,香山公園的門票0.5元,但世界公園的門票已經達到40元。杭州的宋城門票更是高達80元,約相當於杭州其他所有景點的票價總和。
23年後,記者輾轉聯繫到張廣瑞,已經退休的他,依然在關注和研究旅游市場。
“當時,改革開放初期,別説出國旅游了,國內旅游才剛剛開放,老百姓有這個需求,看一看微縮景觀,拍拍照。那時候,全國各地一股風,都在建這種人造景觀。其中有些比較精緻,有些比較粗糙,主要的問題是靜態的多,能跟游客互動交流的少。時間一長,隨着境外游越來越普及,大家發現像世界公園這樣的微縮景觀,跟實際的不太一樣,吸引力就下降了。”
張廣瑞指出,30多年前興起人造景觀時,還沒有“主題公園”的概念。
“現在國內引進的迪士尼、環球影城,也是人造景觀,但是人家幾十年來,一直在伴隨着潮流文化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增加與游客的互動,當一個文化産業在打造。人造景觀不是博物館,東西不能是靜止不動的。如果一直放在那裏,只能不斷折舊,最後就歸零了。”
張廣瑞認為,國內人造景觀,想要繼續吸引游客,必須走主題公園的路線,拋棄靜止的景觀,用不斷更新的互動環節提升游客體驗。(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