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上的新“綠洲”!北京再來一個大面積自然主題公園——

日期:2018-03-22 10:0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W020180322297655284480.jpg.jpg
  • W020180322297655284480.jpg.jpg

  原標題:中軸線上的新“綠洲”!北京再來一個大面積自然主題公園——

  所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就是對棚改、拆違過程中産生的建築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

  七里渠漁場——就在這裡佈局並投産了昌平區首個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未來將在此聚集昌平沙河鎮所有拆違、棚改等重大工程的建築垃圾,“變廢為寶”。

  周邊方圓325畝的土地,還將打造成為北京面積最大的再生自然主題公園——沙河鎮環境再生展示園,建築垃圾就是公園基礎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

  

  

  建築垃圾處理設施

  

  一年處置建築垃圾70萬噸

  這裡原本是七里渠漁場,之後北京中集北方裝飾有限公司承租後改變了土地使用用途,漁場也因此徹底變了樣。去年7月,該地塊進行全市首例司法強拆,當日拆除8.7萬平方米,佔地100多畝。

  違建拆除後沒多久,騰拆出的地塊上也就開始開工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據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一條建築垃圾綜合處置線,年處置規模達到70萬噸。今年6月,還將上線兩條再生骨料綜合利用生産線,年産再生製品50萬平方米;以及一條再生道路無機混合料生産線,年産再生道路材料40萬噸。

  

  

  建築垃圾處理設施

  

  原地處置替代外運填埋

  其實,建築垃圾已成為本市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以昌平區沙河鎮為例,到2020年,疏解騰退産生的建築垃圾預計達到230萬噸左右。如果採用傳統的填埋方式對這些建築垃圾進行處置,將佔用埋深10米的土地230畝,相當於22個足球場。

  實施方北京建工資源公司項目經理王效彭説,區別於此前建築垃圾的外運填埋,這個項目是在棚改垃圾現場進行回收再利用;同時,也與固定的垃圾回收廠不同,這只是個臨時設施,伴隨着所在區域建築垃圾處理完成,也能隨時搬離。

  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是通過更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消納建築垃圾,也能為城市‘留白增綠’及時提供空間。

  他説,建築垃圾投入處置設施後,經過破碎、篩分以及多級分選,生成不同規格的再生骨料。以這些骨料為原料,可以生産出再生磚、再生連鎖砌塊、再生砂漿、再生混凝土等各類再生産品,從而實現建築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迴圈再利用,資源化率可達95%以上。

  

  

  未來融入1400畝TBD公園

  早在2017年年底入場前,項目團隊就已經對沙河鎮區域內的建築垃圾進行了成分分析,結合再生産品應用方向及品質標準需求,打造了“不挑食”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設施。

  王效彭介紹,這套設施能夠將傳統建築垃圾處置工藝難以“對付”的塑膠木製品、保溫材料等雜質進行有效分離,使得再生骨料的雜質含量嚴格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確保了後端再生産品的高品質。同時,這套設施採用全封閉模式,配合現場降塵霧炮、噴淋等設施,可以在處置建築垃圾的過程中有效避免新的環境問題産生。

  未來,在這一區域將打造佔地面積約325畝的北京面積最大的再生自然主題公園——沙河鎮環境再生展示園。展示園會將原區域內拆除産生建築垃圾資源化轉化後的再生産品回歸應用於公園建設,用於鋪設公園道路、打造文化雕塑等。並通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表現“城市發展進程”“生態教育”。

  更重要的是,這裡還將與北京TBD主題運動公園、沙河濕地公園融為一體,在北京中軸線上形成一個綠洲。(曹政 祖戈 石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