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石頭牌坊話滄桑

日期:2018-03-15 09: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高希

  前不久,講述清末老北京人大義春秋的人藝話劇《牌坊》上演。京韻濃郁的大鼓聲中,引出家國故事的正是現在位於中山公園內的一座石頭牌坊。

  走進中山公園南門,迎面是一座藍琉璃瓦頂的石牌坊,牌坊正中鐫刻着“保衛和平”四個大字,名曰“和平牌坊”,是中山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但是,100多年前,它的建成卻記載着我們國家的一段恥辱歷史。牌坊原名叫克林德碑,克林德是何許人?這座曾以他名字命名的石牌坊為何會改名?又怎樣到了中山公園裏?

  克林德,1853年出生在德國波茨坦,1899年4月起任德意志帝國駐華公使。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天,義和團運動發展到北京。據《東城區志》載,6月14日,克林德在城墻上看見義和團民練武,下令德兵開槍,當場打死團民20余名。6天后,這位德國公使在北京街頭被槍殺。 説到他的死,還有一段公案。6月19日,各國使節接到清政府的照會,“限二十四點鐘內各國一切人等均需離京”。可是義和團包圍了使館區,沒人保護,洋大人們根本不敢踏出東交民巷,於是向清廷提出延緩離京。20日上午還沒有得到清政府答復,克林德就帶着自己的翻譯去總理衙門討説法。轎子走到西總布衚同西口,被正在巡邏的神機營槍隊章京恩海打死。恩海到底怎麼打死克林德的,史學界説法不一,流傳較廣的版本是恩海讓克林德一行停下檢查,可克林德卻從轎子裏開了槍。出於自衛,恩海將克林德擊斃。克林德被殺後,京城形勢更加緊張。不久,八國聯軍從天津殺到了北京。此後,恩海被捕,並在克林德身亡處被斬首。

  1901年9月,清廷和列強簽訂《辛丑條約》。第一款便寫明:

  大德國欽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前於西歷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歷四月二十三日,奉諭旨親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赴大德國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國大皇帝暨國家惋惜之意。醇親王已遵旨於西歷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歷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大清國國家業已聲明,在遇害該處所豎立銘志之碑,與克大臣品位相配,列敘大清國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書以拉丁、德、漢各文。

  賠禮道歉,築碑紀念,作為對“克林德事件”的了結。此時的清政府已無力顧及體面與尊嚴,只得唯命是從。1903年1月18日,“克林德碑”建成,醇親王載灃代表清政府前往致祭。對此,美國人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有如下記錄:

  北京的各國公使館中的外交使節還有他們的夫人、孩子都參加了落成儀式。到場的還有很多代表中國官員,有的代表當地政府,有的來自清朝的中央政府和外務部。慈禧太后派醇親王參加落成典禮,並由他親自灑酒祭奠。不管他是否喜歡這樣做,醇親王還是表現出了一個大清帝國親王的非凡氣度。醇親王雙手托着一個中國古代祭祀時用的三腳酒杯,那桐把酒從一個造型精美的大酒杯中倒進醇親王手中的酒杯。醇親王似乎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是我所見到的唯一一次。

  與老北京城裏眾多木牌樓相較,這座石牌坊顯得很突出,老百姓呼之為“石頭牌樓”。上面刻有“為國捐軀,令名美譽”等字樣。滿載屈辱的“石頭牌樓”在東單大街屹立了整整16年,一直到民國六年(1918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作為協約國成員的中華民國是勝利一方。勝利的消息傳來,國人歡慶之餘,對這座克林德碑感到不可再留。於是,北洋政府一聲令下,拆碑!1918年11月13日,克林德碑被正式拆除。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在天安門前發表《光明與黑暗的消長》演講,説道:“現在世界大戰爭的結果,協約國佔了勝利,定要把國際間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義都消滅了,用光明主義來代他。”第二年,政府將堆放在東單北大街的克林德紀念碑石料散件運至中山公園,重新組建。移建石坊工程由內務部主持,京都市政公所組織施工,1920年5月竣工。從外形上看,新碑較舊碑做了些變化,由原來的“四柱三間七樓”簡化成“四柱三間三樓”。由於協約國戰後的宣傳口號是“公理戰勝,強權失敗”,重建的石牌坊兩面的碑文改刻中英文“公理戰勝”,牌坊也改名“公理戰勝坊”,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那麼,中國人是否真的獲得了公理呢?巴黎和會上,雖然作為戰勝國參會,但中國卻處處被刁難。列強從未將中國視為平等一員,甚至把戰敗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人們的幻想破滅了,不禁發出“公理何在”的吶喊,五四運動爆發了。迫於國內壓力,中國代表團最終沒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但那座與歷史事實相悖,名曰“公理戰勝”的石牌坊依然矗立在中山公園裏,中國人也繼續蒙受着恥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廢除了列強硬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切不平等條約。1952年10月,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為紀念大會的召開,“公理戰勝坊”改名為“保衛和平坊”。就這樣,原先的字跡全部清除,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的“保衛和平”四個大字,刻於牌坊正中的坊額上,以表達人們保衛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就是現在中山公園裏的保衛和平坊。最終,這座有着不尋常經歷的石牌坊,有了它真正的歸宿。

  一座石頭牌坊,三段歲月滄桑。如今,萬里晴空之下,青松翠柏之間,保衛和平坊深藍色的琉璃瓦頂、白色的石柱顯得格外莊嚴壯麗。這座曾讓國人心痛的石頭牌坊,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