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1.jpg.jpg
衚同沿街的違規酒吧等小商業門臉關了,養老驛站來了;凌亂的架空線沒了,抬頭可見最美天際線;青磚灰瓦旁,老人在長椅上閒談,老城衚同的本來面貌回來了……經過整治改造,始建於元代、全長600多米的方家衚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街道表示,將努力把方家衚同建成老城復興的標桿。
酒吧飯館入侵老衚同
65歲的郭淑蘭打小在方家衚同長大。“我家門口酒吧特別多,都是在平房裏開起來的,外頭再私搭亂建接出來七八平方米的違建,一到晚上整條衚同別提多吵了。”郭淑蘭説。
第一次走進方家衚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曹宇鈞就發現,部分居民盲目追求商業價值,違規開墻打洞、私搭亂建,破壞了衚同中原有建築形式與風格。衚同中的便民設施逐漸變成了商業化的設施,擠佔了居民的公共空間。“根據我們的統計,整治前,衚同內有48家商戶在臨街經營。”曹宇鈞説,消費人群駕車聚集和貨車進出停放,使居民有限的停車資源被外來車輛佔用,搶佔車位、亂停亂放的現象十分突出。客流高峰多為晚間和節假日期間,經營性擾民十分嚴重,商居矛盾不斷加劇。
改造遇障礙居民不買賬
方家衚同的整治從去年4月正式啟動。但最初,衚同中的居民卻並不買賬。郭淑蘭説,“最開始好多人都不理解,甩一些片兒湯話,你們又來刷墻了,你們又來貼磚了,這墻都刷八遍了,有什麼用啊。”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古建所等專業機構的專家開始每天在衚同中出入,頻繁和居民接觸。“我們的目標是把方家衚同打造成居住為主,混合文創産業和現代公共服務的街區。”曹宇鈞説。
整治從拆除、封堵開始。很快,衚同中的10處違法建設、135處開墻打洞就完成了拆堵,恢復院內開門23處,對6家住改商、違法開設的小餐飲、小零售吊銷營業執照。騰出來的空間做什麼?衚同居民家如何改造?
“最開始,設計師挨家挨戶找居民談,想給您家裝個扶手,您想要什麼樣的?慢慢地,變成了居民主動來反映,我想要一個扶手,你們給我裝一個。最後,居民開始按照自己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北京城建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晁岱強説,一般情況下,正常臺階每一級的高度是15釐米,但是考慮到方家衚同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所以在改造中特意將衚同內所有需修整的臺階高度降為每步12釐米,有的地方甚至只有10釐米高。
“我們跟這些設計師都特別熟,他們天天來,改得就是好。”郭淑蘭兩隻手豎起大拇指誇讚,“大家都説,老了老了倒享福了,給樓房都不走了。”
衚同改造“還在路上”
在方家衚同59號到63號之間,設計師們為衚同居民打造了一處“衚同公共客廳”,擺上花缽,放上長條木凳,趁着上午的陽光正好,已經有居民來佔地兒曬太陽了。“這處空間以前被酒吧佔了,擺着桌子,堆着車。改造後成了居民的休閒小廣場。”曹宇鈞説,不光在衚同中打造出“公共客廳”,51號院變成了養老驛站,32號院改造成便民服務綜合體,還有小微空間6處,兩處居民活動場地等。為了緩解衚同內停車難問題,設計師們還分別針對日間、夜間、周末等情況進行多次取樣調查,並根據登記車輛的車型對車位進行了大小劃分。
衚同中原本被居民稱為“姑子廟”的白衣庵,其實是北京最大的一處尼姑庵。目前,白衣庵的整體已經被圍擋保護起來,下一步的修復施工方案也已經確定。
“方家衚同的改造還在路上。”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馮博表示,下一步,方家衚同計劃修繕6個老門樓,制定方家衚同停車管理辦法,組織成立停車自管會,通過開展單位錯時停車、周邊主要大街兩側夜間停車等途徑,解決衚同停車難題等。 (張楠)
原標題:方家衚同將變老城復興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