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單南側天橋吊裝到位 “銀街”二字將不再保留

日期:2017-12-27 16:05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VCG111141149843.jpg.jpg
  • VCG111141149843.jpg.jpg

  【導語】長58米、寬3.85米的鋁合金桁架結構新橋單跨跨徑達到52米,建成後將成為目前國內單跨最大的鋁合金桁架天橋。

  長58米、寬3.85米的鋁合金桁架結構新橋單跨跨徑達到52米,建成後將成為目前國內單跨最大的鋁合金桁架天橋。

  巨型拖車載着橋體緩慢前行,然後倒車將橋體送至指定位置。

  橋體在幾臺220噸、240噸、350噸重型吊車的緊密配合下,緩緩被吊裝到拖車上。

  施工人員將手腕粗細的鋼絲繩反覆比量,務求吊裝工作萬無一失。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行程”,70多噸的橋體被安裝到位。

  吊裝尚未結束,路面設施便開始恢復,以減少對道路通行的影響。

  從昨夜到今晨,東單路口南側天橋正式進入主梁吊裝工程。到今晨4點,主梁正式就位,接下來工程還會進行梯道安裝、橋面鋪設的工作。預計到2018年1月中下旬,兩座天橋將正式投入使用。

  四小時完成梁架吊裝

  今天0點,工程正式進入了實施階段。起吊機、軸線炮車、運送配重的卡車紛紛進入到指定的地點。

  據介紹,此次吊裝的東單南側天橋主梁長達47.5米,這樣的跨度在北京也是數一數二的。現場負責人賈海賓告訴記者,整個工程需要“三步走”:先把放在路邊的梁架吊到路中間的軸線炮車上,再調轉方向,最後再次起吊將梁架安放到最終的位置上。整個施工過程中,需要三台起吊機和一台軸線炮車的精確配合。

  吊裝工作開始前,記者看到十名身穿橘黃色馬甲的工人們首先登上主梁,用吊裝繩把橋梁牢牢實實地“捆住”。凌晨3點,所有準備工序結束,兩台起吊機牽引着70噸重的主梁慢慢離開了地面,不到十五分鐘的時間,主梁便在施工人員的指揮下,安穩地落在了馬路中央的軸線炮車上。

  所有工作還沒算完。緊接着,工人們再一次爬上主梁,將吊裝繩臨時卸下,並固定在了軸線炮車上。隨後,主梁跟隨着軸線炮車進行了一場90度轉身,橫跨在了馬路上。凌晨4點,主梁再次起吊。這一次,主梁最終安穩地落在了橋墩上。

  賈海賓介紹,在南側天橋完成吊裝後,今晚到明天凌晨還將進行北側天橋的吊裝,隨後還會進行梯道安裝、橋面鋪設的工作。預計到2018年1月中下旬,兩座天橋將正式投入使用。

  “銀街”二字將不再保留

  東單路口南北兩座天橋始建於1999年,天橋上“銀街”兩個字成為東單的地標之一,但由於建造年頭久,原有舊橋總體景觀效果及使用功能已不能滿足現有需求。不少人抱怨,走在天橋上面搖搖晃晃的。

  此次改造升級後,這座天橋和東單路口南天橋將“脫胎換骨”。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副主任張愛軍介紹,兩座新天橋都會採用單跨鋁合金簡支桁架橋,結構簡潔明快、視覺通透富有金屬質感,還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實際使用壽命更長。尤其是路口北側銀街天橋,單跨跨徑達到了52米,建成後將成為目前中國國內單跨最大的鋁合金桁架天橋。不過根據設計,原本懸挂於北側天橋上的“銀街”兩字,今後將不再保留。

  鋁合金結構減重又環保

  考慮材料的強度、延性、環保、再生性及耐腐蝕等特徵,本次兩座天橋的改造選用了高強的鋁合金材料作為橋梁的受力結構,橋體重量僅為原橋自重的三分之二,原下部結構及基礎不用拆除,也不用加固,直接對墩柱進行接高處理,不僅降低吊裝的難度,減少施工對橋區範圍地下管線及地鐵運營的影響,同時節省了投資,減少了施工周期。加之鋁合金錶面光潔、多年使用不變色,材料回收率高,回收殘值為原價格的70%,可謂既減重又環保。

  老天橋進入維修改造期

  對於下一步全市天橋改造維修工程,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長侯小明介紹,目前北京城區行人過街天橋數量約在500座左右,大多數都是隨着環路和城市快速路同步建設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相當一部分都進入了維修改造期。未來,相關部門將對老天橋加大維修養護力度。對於全市天橋的養護工作,目前相關工程正處於前期計劃當中,預計於2018年春天會拿出具體計劃。

  李博J255 本報記者 程功 攝 J129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