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首家綠色消納站 “大胃王”吃掉小區垃圾

日期:2019-05-29 10:40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W020190528622613147075.jpg.jpg
  • W020190528622613147075.jpg.jpg

  原標題:通州首家綠色消納站 “大胃王”吃掉小區垃圾難題

  

  處理前 趙喜斌攝

  

  處理後 趙喜斌攝 

  在通州區永順鎮李莊家園路東側的一片空地中,兩個藍色的棚子裏,廢棄的木板木門被送進粉碎機。一陣轟鳴後,木板變成木屑隨着傳送帶倒進了卡車中。

  這裡是通州區首個“綠色消納站”,2019年5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可以消納80噸垃圾。從永順鎮轄區運來的廢舊衣物、木板、床墊等物品被集中到此處。在人工分類分揀後,通過廢舊衣物打包機、木材粉碎機、金屬壓塊機等專業設備處理,從而進行資源化再利用。

  堆積在小區中的廢棄傢具、衣物等如今成為許多物業公司面臨的難題,不僅影響小區形象,木質材料等可燃物也給小區安全帶來了隱患。垃圾消納産生的高額費用,又讓許多物業公司難以承受。

  堆放在小區中的垃圾被綠色消納站“吃掉”,一個電話便有專門人員與車輛進行清運,費用為市場費用的三分之一。一個“綠色消納站”,解決了長期困擾居民的廢棄物處理難題。

  垃圾困局

  廢棄傢具堆滿小區

  通州區翠福園小區中,曾經堆放着大量垃圾的空地已被清空。這塊空地曾被當成小區中廢棄物品的堆放點,木板、廢棄沙發、床墊、衣物等一層層摞在一起。“居民將家裏不用的廢棄物品,悄悄地放在樓下,我們也不知道是誰家的。”該小區物業公司經理田洪宗無奈地表示,對於這些無主的廢棄品,物業公司只能將其統一放置在一個區域中。“不僅影響環境美觀,也容易磕碰到老人和孩子,最嚴重的是都是可燃物,安全隱患很大。”

  廢棄物品越積越多,但是清運卻很難跟進。這也成為許多小區物業公司面臨的痛點。

  天賜良緣小區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小區中的廢棄物處理讓小區物業公司傷透腦筋。一些業主把廢舊櫃子、沙發、床墊隨意堆在小區角落、車位上甚至樓道裏。物業工作人員發現後只能在小區找個地方集中堆放,沒有辦法後續處理。該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對於建築垃圾,物業公司可以找到裝修的業主,要求業主在一定期限內對建築垃圾進行清運。而傢具等一些廢棄物,卻很難找到業主,只能由物業公司進行統一處理,無形中給物業公司帶來了負擔。

  一名從事垃圾清運消納的經營者表示,處理一車廢棄物垃圾需要1200元左右,一次的清運量為四五噸。

  在田洪宗看來,廢棄物不斷堆放,也在無形中影響着業主與物業公司間的關係。“但是我們又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等着堆得太多的時候找人清運一車。”

  但清運後,騰出的空間很快又會被新的廢棄物填滿。

  能吃能嚼

  消納前先考慮環境友好

  在翠福園小區,曾經堆積如山的廢棄物已不見蹤影。每隔一兩天,就有一輛寫着“綠色消納服務車”的小貨車出現在小區中,將新近産生的廢棄物垃圾運走。

  從小區裏運出來的廢棄物,最終都去往哪?

  小貨車的目的地是李莊家園路東側的一片空地,空地中建着兩間藍色棚子,不斷傳出機器運作的響聲。

  “這裡是綠色消納站,對鎮轄區裏産生的廢棄物垃圾進行處理。”綠色消納站負責人倪紅文表示。

  記者看到,在約5000平方米的廠房中,分為“沙發木頭粉碎區”、“打包區”。大木板、從沙發上拆卸下的木頭,被一台抓鉤機抓起,喂進了木材粉碎機中,一陣轟鳴之後,木板變成了木屑被送上了傳送帶。10秒鐘後,木屑從傳送帶末端掉入貨車中,一名工作人員站在車中將木屑攤平。木板上的釘子等金屬物品則從另外的出口收集到了一起。

  在粉碎過程中,空氣中能夠聞到木頭的氣味,但未出現大量揚塵的情況。“設備在木頭粉碎過程中,會對木頭澆水,防止木屑揚塵。”倪紅文坦言,車間和設備在投入設計中都考慮到了環保的問題,只是在粉碎過程中會有些噪音。“選址時將車間選擇在了遠離居民區的地方,讓噪音不對周圍居民産生影響。”

  除了廢舊傢具外,粉碎機旁還堆放着大量的樹枝,這些都是園林部門和各個小區中修剪樹木産生的。樹枝被送到消納站後,不能馬上進行粉碎,而是需要在空地上晾幹,才能與廢舊傢具一起送到粉碎機中。“這是為保證木屑乾燥。”

  各歸其位

  廢棄物被分解後各奔前程

  採訪時記者見到,一名工人正用小刀將廢棄的床墊外皮切開,撕下包裹在鋼網上的針織物。伴隨着金屬切割機的轟鳴聲,床墊中完整的鋼網被切成七八十釐米大小的方塊,隨即便被送至一旁的金屬壓塊機進行液壓成塊。在幾次翻動之後,多塊床墊鋼網變成了一塊六七十斤重的鐵疙瘩。

  撕下的針織物則送到打包車間中,抓鉤機將廢舊衣物、廢棄針織物等送進廢舊衣物打包機,松散的廢棄衣物被緊緊壓成一人高的立方體。

  廢棄紙箱也被分揀到統一區域,進行壓縮打包。

  倪紅文表示,廢棄物進入到消納站後,先是進行人工分揀,將不同類型的廢棄物分類存放,再採用不同方法進行處理。“處理之後,這些物品都有着各自的去處和用途。”

  “木料樹枝類,切成木屑後送往一家發電廠,成為發電中的燃料。床墊中的鋼絲類,壓縮成捆後送往唐山進行回爐再利用。”倪紅文表示,打包成捆後的衣物布料,將送至一家垃圾處理站進行無害化處理。壓縮後的廢紙箱也會被送到造紙廠進行資源再利用。

  消納站中,每天能處理來自永順鎮20多個小區、村莊的80余噸的廢舊傢具、衣物、床墊等廢棄物。“現在每天都有80噸左右的廢棄物被送到這裡進行消納。”

  倪紅文表示,這種方式可以將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的再利用,而不是通過垃圾清運的方式進行簡單的填埋。“最終可以實現綠色、環保、迴圈再利用。消納站最大的消納量是每天400噸。”

  費用低廉

  消納費用為市場價三分之一

  發現道路旁的廢棄衣物、廢舊傢具等物品,也是網格員程龍每天工作中的一項。與他一樣,永順共有157個網格巡查員在轄區內進行着日常巡查。網格員一發現有堆物堆料及廢舊傢具等情況,便會拍照留痕,通過消納站組織運輸,隨後再拍照確認。

  “物業公司前期與消納站簽訂了合同,價格則比市場價低不少。”田洪宗表示,當小區中存放的廢棄物垃圾達到一定數量後,通過電話告知消納站,便會有人員與車輛來到小區進行清運。“現在清運一車的收費為三四百元,是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間。”倪紅文表示,市場上廢棄物處理的價格很貴,之前物業公司只能選擇堆放在小區,業主認為物業公司不作為,也造成了業主與物業公司的矛盾。

  通州區永順鎮政府環境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市精細化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調研,很多小區都存在着廢棄物垃圾無法處理的困境。“廢棄物處理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也都在琢磨怎麼破題。”

  “既要有地方消納,又要回收再利用,不能簡單地一埋了之。”這名負責人表示,在進行了大量調研工作之後,最終成立了這樣一個消納站,根據常見的廢棄物購買設備、組建團隊。“在正式運營前,摸索了3個月時間,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最終消納站走上了正軌。”

  裝滿木屑的卡車經過苫蓋後駛出消納站,迎面而來的是一輛裝着沙發、木門的小貨車,一場“廢物變寶”的“魔術”又將上演。

  (趙喜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