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高壓管網的“守護者”

日期:2018-11-19 10: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溫暖·青藤

  

  寒夜中,賈子健和同事們巡線排險,守護溫暖。

  

   起風了,落葉打着旋兒地飛,太陽也沒了精神,寒意逼人。

  下午1點,賈子健匆匆扒拉幾口飯,抄起大衣,又要出門了。走到門口,他回頭囑咐着同事,“外面降溫了,都穿上大衣,別着涼了。”

  寒風裏,賈子健快步走向一輛橙色的檢修車,拉開車門,一邊清點工具,一邊在腦子裏快速過一遍下午要幹的活兒——巡線,檢查燃氣閘井,檢查調壓站……

  賈子健是燃氣集團高壓管網分公司運作二所的管網巡線員,4個月的採暖季是他最忙的時候。

  檢修車剛一開上望京西路,就慢下來了。“唉,又堵車了,着急也沒用,跟着吧。”賈子健囑咐着司機,眉頭皺了起來,嘴上説着別着急,他心裏頭可焦急得很。

  京承高速路以東、京通快速路以北、西至國貿、東至朝陽北路盡頭的鄧家窯橋。這都是賈子健班組負責的區域,在這個巨大的扇形中,有百餘公里的燃氣管線、96處閘井、23處調壓站箱,試供暖開始後,每一處設備的檢修頻率都提高了。“在城裏巡線,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賈子健只能希望線上別有什麼緊急情況,“可不能耽誤供暖。”

  檢修車在將臺路和駝房營路的交叉口,停了下來,賈子健和同事拿好檢修設備,上了路邊的人行道。

  同事推着一架酷似小推車的橙色檢測設備在前頭走,賈子健拿着個盒子狀的檢測儀跟在後頭,這都是檢測管線是否泄漏的設備,賈子健手裏的是用來檢測閘井的。賈子健抬起頭,囑咐前頭的同事:“你們別走太快,查仔細點兒,鐵路邊匯合。”

  很快,到了第一個閘井。賈子健蹲下身,把檢測儀導線另一端的導氣管小心地伸進井蓋小孔,兩分鐘後,檢測儀上顯示數值,賈子健眉頭皺了起來,“數值有點兒高,漏氣了?”身後一陣轟鳴,一輛汽車提速離開,賈子健瞅着汽車,若有所思,他決定再測一回。反覆檢查兩遍,賈子健的眉頭舒展開了,“沒事兒,就是剛那腳油門兒鬧的。”原來,燃氣泄漏檢測儀是通過檢測空氣中的氧氣、甲烷等氣體濃度判斷是否有燃氣泄漏,檢測儀非常靈敏,有時汽車尾氣也會干擾檢測。“這活兒可千萬不能圖省事兒,要真有燃氣泄漏,可就麻煩了。”賈子健説。

  賈子健曾親眼目睹過燃氣泄漏的嚴重後果。

  兩年前,一處燃氣管網發生泄漏,泄漏位置恰好在信號燈燈桿下,靜電引起爆燃,數米高的火光瞬間將信號燈燈桿燒燬……現在想起來,賈子健還是心有餘悸,“中壓管網泄漏就那麼嚴重,我這管的可是高壓。這要漏了,不僅影響供暖,還會危及周圍居民的安全。千萬不敢馬虎!”

  檢修車,在管莊路邊的一處小樹林旁,又停下來。樹林裏,有兩個相鄰的燃氣閘井,下井檢修時,從其中一個井口進入,另一個井口也要敞開,用於通風。

  公路與樹林之間,有一道寬溝,賈子健和同事把檢測設備一件件搬下車,運過寬溝,放置在閘井旁。發電機、通風管、三角支架、絞盤、滅火器……大大小小足有20多樣。有些裝備並非檢測設備,而是救援設備,按照規定,必須放置在閘井附近,“這些救命的裝備,我希望一輩子都用不上。”賈子健説。

  挪開井蓋,通風完畢,賈子健強調完井下作業要求,和同事陳洋穿戴好十來公斤重的裝備下井了。

  井底,兩人做完常規檢查,又再次檢查閥位指示器有沒有泄漏,賈子健聳聳鼻子,聞聞空氣中有沒有異味;又支起耳朵,仔細聽聽有沒有“呲呲”的漏氣聲。此前有一次井下檢測,數值沒問題,也沒有異味,可賈子健就是能聽到有漏氣聲,再一找,漏氣點就在閥位指示器附近。此後,每次下井,常規檢查後,賈子健總要一看,二聞,三聽,才放心。

  出了井,太陽已西斜,天兒更冷了。

  賈子健一組人趕緊上車,趕到平房橋附近的調壓站。

  進站前,賈子健和同事們掏出耳塞,堵好耳朵,進到站裏,巨大的轟鳴聲還是一個勁兒地往耳朵裏鑽。“所有接縫處都檢查一遍,確保氣壓穩定,管網運作平穩。”賈子健扯着脖子喊着。

  這個調壓站不是一般的重要,陜京四線,上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就自此經過。正式供暖後,賈子健他們一週就得來查一次,平時有時間,賈子健也要來轉轉,哪怕是掃掃落葉,“供暖、用氣,這條線太重要了。”

  天色完全黑下來了,賈子健還下不了班,“有處施工工地,可能會影響管線,晚上得到現場去盯着。”

  賈子健今年29歲,巡線已有8年,長期戶外作業,臉龐黝黑。他的同事和他一樣的年輕,一樣的膚色,這群年輕人的班組叫做“青藤”,“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們都挺年輕的。”賈子健説着,嘿嘿地笑了。

  寒夜中,賈子健和同事們忙碌的身影,仿佛一條條青藤,在管線之上、閘井之畔,努力生長,守護着安全,守護着溫暖。(王天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