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街道為社區忘年交拍藝術照。和冠欣攝
如果時空可以穿越,讓70歲的老人和20歲的年輕人互換身份,他們會更理解對方嗎?
16日,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當我像你一樣”重陽節再聚首活動在社區文化生活館、內務部街27號院舉行,15位社區老人和14位社會青年志願者歡聚一堂,聽古琴、品重陽糕、交換禮物,共慶節日。
25歲的賴柔柔是一名策展人,上班的地方就在內務部街衚同裏。她的父母生活在新疆,爺爺一個人住在廣州。
“小時候和爺爺感情很深厚,但長大尤其是工作以後,兩三年才能見他一次,對他的生活不是很了解。一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我,我就想哭,但是也沒辦法。”賴柔柔説。
78歲的祝桂枝是金星鋼筆廠退休工人,家住內務部街45號,和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雖然每天都能見到25歲的孫女,但是,“看不慣,老吵吵。都是生活小節,她穿衣服露肉我看著彆扭;我吃燉的煮的,她吃炸的煎的;説話也不一樣。整天掐。”祝奶奶説。
2018年4月份,朝陽門街道文化生活館策劃了一次活動——“當我像你一樣”。邀請了15位社區老人,又招募了14位各行各業的社會青年志願者,讓他們結對子,一起約會、聊天,走近彼此的生活,同時,讓他們互換身份合影。
照片上,老年人穿上年輕人的衣服,擺起了年輕人喜歡的造型;年輕人裝進了老年人的服裝裏,玩起老年人喜歡的手風琴、自行車、毛筆等。
柔柔和祝奶奶就這樣走到了一起。柔柔去祝奶奶家看老人,邀請她參加自己策劃的活動;祝奶奶請柔柔到家裏吃飯,到她工作的地方看望她。
她們還拍了一張“身份互換”的合影。
照片上,祝奶奶扎着花布頭巾,戴着墨鏡,穿着印花棒球衫,做著誇張的街舞動作;柔柔戴着黑框眼鏡,在一旁微笑着仰望著奶奶,手里拉着老式手風琴。
“從來沒這麼打扮過,我覺得自己跟三仙姑跳大神似的!”説起這張照片,祝奶奶邊自黑邊哈哈大笑。這是她從前想都不敢想的造型,卻讓她獲得了未曾體驗過的歡樂。
“到這兒來參加活動,熱鬧、開心、長知識!”祝奶奶説,更重要的是,接觸到了更多年輕人的思想。“雖然現在我和孫女還經常鬥嘴,不過我覺得我更理解她了。”柔柔也收穫了溫情。“我通過祝奶奶,仿佛看到了爺爺的生活。”
當天,祝奶奶帶來了自己在社區編織課上學會的七彩轉經筒編織作品,送給柔柔,希望她平安、順遂。柔柔送給奶奶一個北歐風的玻璃杯,上面用英語寫着“早上好”,希望奶奶的生活更有活力。
當天,參與活動的老年人和年輕人再次歡聚,聊家常、互送禮物,並再次合影,記錄活動給他們彼此帶來的改變。
“這是一次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社群審美趣味的互換體驗。”朝陽門街道內務社區黨委書記兼社區主任史海寧介紹,這種活動能促進兩個群體之間的對話, 啟發雙方換位思考。對於社區來説,能夠倡導晚輩陪老人過節,激發青年人對長輩、對老人的眷戀和感恩之情。(於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