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東北側的煙袋斜街內,游客在富有傳統韻味的街巷觀光游覽。武亦彬/攝
煙袋斜街,什剎海畔有名兒的一條商業老街。北京的商業街不少,但能引來燕子築巢的,恐怕只有煙袋斜街了。不信,您可以去數數,從最東頭開始,這條230米長的老街上,完整的燕子窩能找到十一二個,且都築在店家的房檐下頭。
“這幾年,煙袋斜街的燕子確實是一景兒。春天三四月份來,夏末初秋走”。煙袋斜街21號鑫園客棧的老闆葉峰,這幾年眼見着來築巢的燕子越來越多,他家客棧的廊檐下,就有兩個碗口大的燕子窩。大約兩個月前,兩隻大燕子帶着六七隻小燕子踏上了南下遷徙之路,“連續8年了,年年春天上我們這兒來。明年準還回來。”
煙袋斜街11號的服裝店今年也迎來兩對燕子築巢。五六月份,記者曾到這家探訪,當時小燕子剛剛冒出毛茸茸的腦袋,一個個張着嫩黃的小嘴,唧唧喳喳等着大燕子回來喂食。記者想拍幾張照片,卻招來店主人一頓呵斥:“快走快走,別嚇着它們!”隔了兩周再來拍攝,又被店主人轟了出去,“小燕子待這兒好好的,別老來打擾它們!”
“這條街上的商戶對燕子的保護意識普遍都挺強的。”長期關注煙袋斜街燕子的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一名志願者告訴記者。
曾經在煙袋斜街開“墨緣畫廊”的商戶伍大姐,和燕子打了三年的交道。“因為燕子築巢,射燈年年都壞,換一個就得花300多元。”説起來怨氣沖天,可當店員建議她把燕子窩捅掉時,伍大姐怎麼都不肯,“小燕子有個家不容易。再者説,老話兒講燕子來搭窩是福氣的象徵。只要我在,誰也甭想攆它們走。”因為伍大姐的“縱容”,她家門廊下最多的時候搭了3個燕子窩,春末夏初,六七隻大燕子從廊檐下飛進飛出,熱鬧極了。
位於斜街中段的大清郵政信櫃,為了慶祝小燕子到門前來搭窩,還特別有愛心地推出了小燕子明信片和小燕子郵戳,過往游客可以免費蓋戳。
“燕子來得勤,一是和煙袋斜街的房屋結構有關,廊檐底下適闔家燕搭窩。另一方面,是這條街上無論是商戶還是居民都對燕子很友好,沒有人傷害它們。”志願者介紹。去年和今年,這家公益組織與周邊社區聯合開展了“你好,燕子!”系列活動,組織小學生畫燕子的巢穴分佈圖,為商戶門廊安裝擋板,接燕子糞便等等。同時還在這條街上靠近燕子窩的地方安裝了幾處巢托,大燕子就可以站在上面歇腳,近距離守護小燕子。
人們的愛心守護換來了多情燕子的頻繁往返。在煙袋斜街,細語呢喃的小燕子與熙熙攘攘的游人和諧共處,是最美的風景。(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