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暴雨來襲。據北京公交集團介紹,900多條公交線路中,有26條因積水等情況採取了臨時甩站、區間行駛措施。公交車遇到積水路段是怎麼通過的?“大辮子”雙源車電線在空中,會不會導電?為解開這些謎團,記者當天來到公交客三分公司678路永合莊場站實地採訪。
據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辮子”雙源電車在雨中行駛是絕對安全的,因為雨天雙源電車不會“梳起小辮”,而是用車的儲備電。新能源電動車的電池在車底部,外面有絕緣保護套。為安全起見,防止電池進水,車隊幹管人員會拿着水位測量尺在有積水點的路段測量水深,一旦超過車輛最大水位線,就會提示司機不要通行。
678路公交車要想回到位於豐台區的永合莊場站,必須要經過楊樹莊路段。楊樹莊地勢較低,周圍3公里內均有積水,暴雨襲來,積水量均超過了20釐米。
我們前往永合莊場站採訪,距離車隊只有3公里了,卻被眼前的“汪洋”絆住了腳步,兜兜轉轉繞了3條道路都不通,最後和678路車隊隊長程建國溝通,讓我們把車停在距離場站兩公里的華聯達儲運有限公司門口,徒步前行。
起先,雨水只是在鞋底,越往前走,積水越深,漸漸沒過鞋面、腳踝、小腿……停在路上不敢前行的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了。
“別走了,前面車都陷進去了,再往前走估計只能游了。”對面走過來的行人好意提醒。
我們原地等待救援,一會程建國來了。“咱們站這個地方就是積水最嚴重的楊樹莊路段,這條路整體向下走的,地勢較低,距離咱們800多米處還有一個向下的大坡,那兒的積水已經到大腿了。”
半個小時後,陷在水裏的私家車陸續被清障車拖走,停駛着的私家車也開始緩緩移動了。“積水估計慢慢退了。其實只要瞬間雨下的不急,路邊這些下水道還是能承載的。車能動就是好事兒,一走過,積水也能往路邊樹坑裏分散分散。”程建國説。
私家車一輛接一輛行駛着。“咱們也往前走。”我們深一腳、淺一腳跟在程建國後面。
“楊樹莊這段路積水深,我們幹管人員都在前面積水點最深的地方測水位呢。這條路是我們678路進出站的必經之路。”程建國説。
在楊樹莊最深的積水點,技術隊長安健右手拿着測量水位的尺規,左手打着傘,在水中來回走動。“車況我不擔心,因為都是新車,不會出現故障。我就是擔心車底下的電池,新能源電動車不像燃油車,水位最高不能超過20釐米,如果超過了,電池就會存在安全隱患。”他説。
不遠處一輛678路公交車緩緩向積水點駛來,安健揮手示意司機先把車停下來。車輛停於坡上,安健在坡下面低窪處,手裏拿着一根差不多一人高的鋁制尺規來回走動側水位。他把尺規往水裏一杵,尺規20釐米處的紅線被雨水沒過了。安健搖搖頭,拔出尺規,向旁邊走了幾步,又把尺規杵進水裏,這回紅線在積水上方了。安健再次拔出尺規,又往前走了幾步,繼續側水位。在確保自己所在位置100米之內,積水都在紅線上方後,安健才確定這個區域對於新能源車來説是安全的,於是是招呼程建國:“讓車往右邊開,順着我剛才的位置慢慢開。”程建國蹚水走到司機跟前説:“前方積水有超過20釐米的地方,我在前面帶着你走,看我手勢,聽指揮。”
程建國左手舉着雨傘,右手高高舉起,在公交車前引路,指揮車輛向左還是向右。
安健也沒有閒着,繼續往前探測水位,並隨時回頭示意程建國哪水位低。直到公交車通過最深涉水點到達平地,安健和程建國才松了一口氣。
678路是在早晚高峰才運營的公交車,但今天最後一班車回到場站已經13時了。安健和程建國徒步回到一公里外的場站,脫下雨靴,雙腳都被泡的又白又皺,有的地方還紅紅的,小腿上也附着着泥沙。安健單腿蹦到門口,雨靴倒過來,裏面的小石子和泥沙就流了出來。程建國也做著相同的步驟,説:“這雨水有多臟剛才您也看見了,我們的腳或多或少都有劃傷,中午回來不衝衝,很容易感染。”
“您不換件衣服嗎?衣服都濕了。”
“不瞞您説,這衣服都穿三天了,不換了,換也沒用,沒等幹呢就又出發了,這一天身上都是潮濕的。”程建國抻了抻身上的衣服説。
安健衝完腳回來,招呼記者也去衝衝,就當解乏了。“在積水深的地方走路有阻力,雨靴也比我們平時穿的鞋大一點,鞋裏再進水,行走起來阻力更大,我們都是往前踢着走,現在還感覺腿酸疼酸疼的。這兩天我和老程每天都要在一公里左右的積水裏走上3萬步左右。現在用水砸砸腳,就當做足療了。”安健幽默地説。(董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