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橋欣園二區沿街綠地的東北角,一座剛剛建成的公廁成了一道風景:遠看是五彩斑斕的“大魔方”,近看卻是滿墻披滿植物,紅的、白的是開得正熱鬧的海棠,紫的、嫩綠的、墨綠的是叫不出名字的小草。建造者還給它起了一個別致的名字“綠雕公廁”。
“綠雕公廁”位於地鐵10號線草橋站B出口東北,大約200米左右的地方。豐台區花鄉草橋村村委會主任劉寶傑告訴記者,草橋地鐵站北側東側是草橋欣園小區,人流量很大,但是這片區域一直沒有公共廁所。為了解決人們“方便”的問題,草橋村向豐台區市政市容委申請在草橋欣園二區沿街綠地修建一座公廁。為了與周邊環境更加協調,村裏想起了花鄉種花種草的強項。
走近“綠雕公廁”,記者看到,公廁的墻壁上長滿了細小的植物。負責公廁設計的花鄉花木集團總經理林巧玲告訴記者,綠雕實際上就是根據墻壁的週邊尺寸設計出大小不一的格子,然後選用紅白兩色海棠,紅綠兩色五色草,還有嫩綠的佛甲草等顏色各異的花卉種植在每個方格裏,這樣每個方格就形成一個色塊,再由色塊組成正面綠雕墻壁。
花草都是要落地生根,長在墻上怎麼吸收營養?林巧玲告訴記者,花草的底部是一層密密的網狀格柵,裏面是基質。這裡除了用到了特殊的花卉扦插技術,土壤的配比也很講究,非常輕薄,但固定效果強不會下垂,保水保肥效果也非常好,能夠保證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和水分。
長在墻上的植物怎麼打理?公廁管理人員帶着記者來到公廁背面,這裡有4個帶着閥門的水管,一頭連着地下,一頭伸進花墻。擰開閥門,不到一分鐘就有水氣從小苗間升騰,過了幾分鐘,有水滴從小苗間滴落,管理員趕緊關上閥門,基質已經喝飽水了。管理員告訴記者,除了澆水,每隔一個多月要給花卉修整一次外形。而每年開春重新佈置綠雕時,可以模組化定制每一塊格子,到了現場只需要安裝就可以了,非常簡便。
綠雕4月開始佈置,花期能夠持續到11月以後,比一般景觀花卉的花期都要長。而且基質也是特殊工藝製成的,花草乾枯脫落後會露出土黃色的基質,但是不會像黃土地一樣揚塵。再加上大小形狀不一的分割格子,即使是冬天,也會有另外一種藝術美感。除了成為風景外,“綠雕公廁”還有它的好處,夏天公廁被綠植覆蓋,再加上澆灌,能夠很好地降溫。而冬天,公廁相當於增加了一層保溫層,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防凍作用。
劉寶傑告訴記者,除了這所公廁,草橋地鐵站B口的垃圾轉運站、沿街一些墻面等地也都設計成了綠雕花墻,居民出門就能看到鮮花綠草滿墻的風景。(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