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位“西城大媽”巧解衚同停車難
劃居民車位,建章立制,自治衚同停車。“幾位退休大媽能幹這麼大的事兒?”居民眼中的“大事兒”還真被徐琳琳、朱秀坤等五位“西城大媽”幹成了!金融街街道二龍路社區創立“4143車友會”居民自治組織,招募街坊管理員,建立財務紀檢制度,讓社會共治解決停車亂象在家門口得到實踐。
費用之爭
早起上班被亂停車堵在衚同裏,晚上下班回家找不着車位,多年來讓家住二龍路社區41號樓、43號樓的居民苦不堪言。這兩棟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住宅樓緊鄰衚同,沒有配建停車場,附近卻有吸引車流的重點學校和醫院。隨着私家車數量增長,停車矛盾愈演愈烈。
在居民多次建議和街道的爭取下,2017年5月,相關部門批准試行施劃“居民停車位”,以居民自治模式管理停車。停車自治,誰來治?年輕人上班太忙,幾位銀發族自告奮勇,擔當重任,以樓號命名的“4143車友會”成立了,會長徐琳琳和副會長朱秀坤都是小區裏德高望重的“西城大媽”。
為了區別於社會車位,居民停車位改實線為虛線,圍繞着兩棟樓共劃了41個。車位劃好了,難題隨之而來,由於部分居民不同意收費,劃好的車位沒人看管,都被社會車輛霸佔了。車友會立即組織車主代表開會,商量雇人看車。
見到仍有居民投反對票,年過八旬的朱秀坤開口了,“停車位是公共資源,佔用資源、請人看車,哪有不交錢的道理?誰有意見,來找我論理。”朱秀坤可不是説説而已,她和車友會成員們主動登門做工作,不厭其煩地講道理,幾戶最初抵觸的居民最終都投了贊成票。“車友會成立以來,每一個決定都是居民共同商議做出的。”二龍路社區黨委書記崔京華説。
車位給誰
車位資源有限,分配不好極易引發新的矛盾,又到了考驗居民智慧的時候。
在前期調研摸排和數次徵求意見後,車友會起草了“停車管理自治公約”,規定“四證齊全”者優先辦理停車證,即房産證、戶口本、行駛證、身份證四證齊全,申請人限居住5年以上的居民,並明確一套産權房只能辦理一個停車證,需經車主大會審核公示後才能獲證。
“對於申請資格,車友會審核非常仔細、公正,確認後還會留存證件複印件。”崔京華告訴記者,公示期間,有一些居民提出質疑,要求核實申請人資格,但查看存檔後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對於符合條件但是放棄車位的,車友會也及時對外公示,將空位依申請條件轉給排隊者。“前前後後公示了4次,直到沒人提出質疑才通過。”會長徐琳琳介紹。
規矩定了,人情還得講。對於戶口不在社區,確有需要偶爾來探親的,事先跟車友會打招呼,也可以安排臨時停放在機動車位。對於不在申請範圍內的租房戶,車友會在街道的協調下,聯繫了四五處附近的停車場,以實惠的價格租給他們車位,原本鬧情緒的租房戶也滿意了,皆大歡喜。
開源節流
41個車位,24小時看管,至少需要3名停車管理員,按照用人市場價格,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開源節流,儘量為居民們省錢,車友會成員開始奔走請人,從身邊招募街坊管理員。
“在這兒住了幾十年,沒人比我更了解街坊們的情況了。”朱秀坤很快就找到了小區里正待業的兩名合適人選,加上熟人介紹的一名專業停車管理員,談好了每人四千元的月薪。這樣一來,每名車主每月只需要分擔300元停車管理費,這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區已經是最低價了,大夥兒高興極了。
更讓大家想不到的是,車友會還想到了“創收”的點子。考慮到多數居民都是夜間停車,白天上班將車開走,車友會決定在空閒時段將車位租給附近單位的上班族,資源共用。居民停車時間為晚6點至次日早7點,周六日、節假日、限行日全天可停放。
有了創收,居民們立刻享受到福利,不僅停車管理費從每月300元降至240元,今年春節還收到了減免一個月停車費的大禮。
誰來監管
車位有了,管理員有了,經費也寬裕了,如何進行長期有效地管理?車友會成員們又召開居民大會,共商建立財務管理和紀檢監察制度。
記者在印刷成冊的《二龍路社區停車管理手冊》上看到,“財務管理”一章明確提出,車友會經費只可用於管理人員勞務支出、購買停車管理所用工具等,不得個人私分挪用。同時還規定由“會計”和“出納”分管賬和錢,每半年向車主公示一次財務狀況。二龍路社區還成立了由社區紀檢專員、居委會成員、車主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從辦理車證、停車管理到財務賬目均有權隨時檢查。
4月1日,記者在兩棟樓周邊的二龍路和下崗衚同看到,一輛輛私家車有序地停放在路邊虛線車位內,身穿制服的管理員正在認真地巡視。“橘色車證是居民的,綠色車證是附近單位的,上面有車牌號和車輛照片。”社區居民張文才現在也是停車管理員,他要對所有車輛進行核對,“所有街坊都監督着我呢,可得好好幹!”按照規定,如發現管理員私自讓無證車輛停放或私自收費,不僅要罰款,嚴重的還要被解雇。
“起初我真沒想到,就憑咱居民自己的力量,不僅解決了停車難,還建立了一整套規章制度!”張文才説,看到如今家門口的路不堵了,大家不再為停車犯愁了,他打心眼兒裏高興。
記者手記
社會共治 停車不難
《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強調了管在基層、社會共治,明確社區居民自治要求,賦予自治主體收費的權利及義務,通過社會合力解決停車亂象。
毫無疑問,二龍路社區在居民停車自治的探索上走在了前面,用居民的集體智慧破解了停車難。車友會的成功經驗正被推廣至京畿道等周邊社區。
停車難,難在無序,難在資源浪費,難在沒有對症下藥。只要下定決心,群策群力,放權於民,開源共用,停車並不是一道無解難題。(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