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老人兒”藺祿平 守護地壇廟會33年沒逛過一次

日期:2018-02-22 11: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jpg.jpg
  • 未標題-1.jpg.jpg

  春節期間,當市民舉家游園享受廟會帶來的濃郁節日氣氛的時候,駐守地壇廟會33年的藺祿平卻早早出門,一遍一遍地巡視場地、檢查隱患,“很多年都沒有陪家人過一個完完整整的年,還有三年我就退休了,到時候陪陪家人,好好逛一次地壇廟會。”

  “大家別着急,請朝右走,別擁擠……” 上午9點半左右,伴隨着地壇公園祭地表演的正式散場,拜壇南門處響起了藺祿平一遍又一遍疏導人流的聲音。每逢春節地壇廟會期間,這樣疏導人流的疏導語他每天都要説上百遍,而且一説他就説了十幾年。

  今年已經57歲的藺祿平,從19歲參加工作開始就在地壇公園,至今已經38個年頭。從第一屆地壇廟會開幕至今,他為地壇廟會的保障付出了33年,成為地壇廟會不折不扣的“老人兒”,大家也都喜歡叫他老藺。然而保障廟會33年,他卻從來沒有完整地逛過一次廟會。

  保證每個燈籠不出問題 一天巡園2萬步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老藺是地壇公園園林班組的一名老員工,每年地壇廟會前園內的所有環境裝飾都由他們班組負責。 每到廟會開始前的一個月,老藺就和同事們忙活起來,給公園裏裝燈籠,挂福字,爬高爬低。

  “今年全公園裏兩萬多只燈籠都是我們挂起來的,為了不出現安全問題,在廟會開始之前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在公園裏轉着檢查,檢查哪個燈籠散了,哪個福字掉了,只要發現問題都得馬上修好。那些天我都在公園裏轉上好多遍,一天能走2萬多步,”藺祿平拿着自己的手機説,“33年了,我年年都在,從來沒有缺席過,這是咱的一份責任。”

  按照慣例,每年的地壇廟會正式開幕之後,地壇公園的工作人員都需要“上陣”支援到廟會需要的其他崗位,老藺也不例外。在廟會舉辦的33年裏,他堅守過很多崗位,在門口收過票,在園內巡邏防火防盜,而堅持最長的就是在拜壇南門疏導客流,這一疏導就疏導了十幾年。

  堅守拜壇南門 沒完整看過一場祭地儀式

  每天早上7時許,老藺就到崗開始一天的疏導工作,一直堅持到廟會結束。這份工作需要他一直站着維持秩序,同時不停地回答游客的各種問題。“每天祭地儀式開始前人流進入的時候和儀式結束後是人流最密集的時候,我們最緊張的就是這會兒。”老藺説,他們隨時緊盯,保證了安全。

  廟會的人流沒有規律可循,即使是午飯時間,老藺和他的同事們一刻也不敢放鬆。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老藺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經常一天下來,腰都會直不起來。老藺坦言:“每次廟會結束我都要去好好按摩按摩,領導也説過要給我換個崗位,我總覺得自己有經驗,可以堅持。”也正是因為他有着十幾年疏通人流的經驗,今年廟會開幕之前,老藺在經過仔細研究之後提出了讓拜壇南門外兩邊的商戶都分別向門口兩側退後4米的建議,並且自己跟商戶協調,為市民們逛廟會爭取了更大的安全空間。

  説起家裏人,老藺表示自己多年都沒有陪家人過一個完完整整的年,“雖然家裏人都習慣了,老媽跟丈母娘都80多歲了,過年都靠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照顧,自己卻缺席。還有三年就退休了,到時候好好陪家人過年。三十多年了,年年在廟會都沒有逛過一次,等退休了再補上。”老藺感慨道。(武文娟)

  定格

  “賈母”連續十年參演“元妃省親”

  2月19日是正月初四,大觀園第二十三屆紅樓廟會內依舊好戲連臺。作為唯一以“紅樓夢”為主題的特色廟會,“元妃省親”當屬大觀園廟會招牌節目,40分鐘的古裝情景劇中穿插了游園環節、賈母賀壽、寶黛成婚、巧兒姐雜技(川劇變臉)、劉姥姥快板等精彩情節,讓市民們品味了充滿紅樓文化的年味兒。

  上午9點半,元妃省親古裝儀仗表演隊的近100名演出者正式出發,向元妃省親別墅走去。端莊的元妃、慈祥的賈母、搞笑的劉姥姥、惹人憐愛的林黛玉……演員們通過裝扮和表演再現《紅樓夢》中的經典角色,喚起不少游客的紅樓回憶。作為賈母的扮演者,72歲的趙慧君已連續十年在大觀園廟會扮演賈母。“有觀眾連續幾年春節看我的演出,能得到他們的喜愛,把快樂帶給他們,這是我堅持的動力!”(李夢婷)

  “閱讀”成今年通州廟會“新寵”

  通州運河文化廟會以“運河古韻香 京翼新騰飛”為主題,分為運河文化帶集中展賣區、京津冀非遺展賣區、閱讀新天地等七大板塊。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在現場發現,圖書攤位成了讓市民們駐足的“新寵”。

  “帶着孩子來逛廟會,看到有書攤還挺驚喜的,這不,剛看上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價格比書店便宜。”一位帶着孩子正在書攤前買書的郭女士説。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本次廟會上共有四五家圖書購買攤位,每個攤位前都有市民在挑書看書,銷售的圖書種類包括兒童讀物、名著閱讀、繪本、暢銷書等。一位商家表示:“我們在廟會上銷售的圖書一般都在5折左右,有的低到2折,不過我們都是正版圖書,如假包換。”另一個攤主也向記者透露,初一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3000多塊錢,其中兒童圖書和暢銷書的銷量最好。(武文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地壇老人兒”藺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