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戎刀燕幣展 讀一段尖首刀幣起源的故事

日期:2016-10-17 10:09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 cuile313.jpg.jpg
  • cuile313.jpg.jpg

  10月15日,“戎刀燕幣——尖首刀幣起源的故事”展在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開幕。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主辦,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博物館、延慶博物館和灤平縣博物館協辦,共計展出約100件(套)貨幣及生活器具類實物。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17年1月15日。

  展覽以“一枚刀幣、一串問題、一次發現、一把鑰匙、一種答案”五部分為故事線索,一步又一步地揭示了中國古代錢幣大家庭中的一員——尖首刀幣是如何出現的、來自何處,又有什麼作用,同時將尖首刀起源前後的燕、戎文化交融歷史介紹給觀眾。

  先秦時期,刀幣最早通行於齊、燕等地,後來又發展到趙、中山等國與布幣並存。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刀幣種類很多,形狀上有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弧背刀等;按刀身銘文又可分為燕明刀、齊刀化。

  尖首刀作為先秦時期刀幣系統中鑄行最早的貨幣,其起源一直為古錢幣學者所爭議。有的認為尖首刀來源於齊刀,有的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黃河中、上游的郭、虢、鮮虞等國所鑄;有的認為是燕國長城以南地區鑄造的一種的特殊貨幣;有的認為是燕國境內少數民族的鑄幣。因尖首刀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古代燕國的境內,故大多數學者將其定為燕地鑄幣。

  1985年,北京延慶軍都山墓地考古過程中,在對葫蘆溝墓地進行發掘時,發掘者意外發現該墓地出土的部分削刀和尖首刀外形相似。之後,在發掘玉皇廟墓地時,又出現了削刀和尖首刀幣同出一個墓區、形態相近的現象,綜合歷史文獻和考古發掘各項實物資料,發掘者認定尖首刀的形制來源於山戎人使用的削刀。

展覽現場的互動活動

  山戎是一支活動於燕國北部的游牧民族,其生活年代為春秋早期至戰國早期。

  春秋晚期,燕國為進一步發展經濟,增強國力,迫切需要與北方游牧民族——山戎部族開展邊貿活動,而實力弱小的山戎為了能繼續生存,不得不接受強勢的燕國鑄行的貨幣。尖首刀幣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國古代最早的金屬貨幣多以重要的生産工具、兵器和貝殼作為原型進行倣鑄,例如工具鏟形狀的布幣,紡輪或玉璧形狀的圜錢等等。削刀是山戎人最常用、最重視、也最講究的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燕國人便將山戎人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削刀為樣本鑄行貨幣,借此博得他們的喜歡和認同。

  透過展覽觀眾將切身感受到尖首刀幣在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起源並不斷發展的過程。展覽定位於青少年觀眾群體,力圖融學術性及科普性於一體,配合卡通圖解、科普互動、口袋書等,使之成為孩子們能學、能玩的展覽。(陳若 文/攝影)

  (更多精彩圖片:http://photo.beijing.gov.cn/ir/14/160/412125/6477/index.html)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