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學院開院 文學人有了“總部基地”

日期:2016-10-13 15:4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cuile313.jpg.jpg
  • cuile313.jpg.jpg

  原標題:十月文學院昨天開院,作家劉慶邦稱此舉載入北京文學史冊 文學人有了“總部基地”

十月文學院門廳。

十月書坊。

  “沈從文先生、老舍先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北京也建文學院了。”10月12日,作家劉慶邦在十月文學院開院儀式上的一席話感動了大家。他説,十月文學院的開辦,有開創性,有歷史性,應該載入北京文學的史冊。

  十月文學院位於永定門公園內的佑聖寺,綠樹掩映下的院落古色古香,景象清幽。古樸、典雅的北京四合院與濃郁的文學氣息融於一體,別有一番雅趣。該空間屬遷移復建的古建築,院落面積近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600平方米。

  六大空間

  處處藏着文藝小清新

  步入十月文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廳兩翼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的黑白頭像,40位作家分列兩翼,他們凝視着這個世界,目光充滿深意。

  作家照片的排列無長幼之分、性別之分、級別高低之分,他們平等地聚集在一起,共同營造文學之家的氛圍,老舍、曹禺、阮章競、劉紹棠、莫言、巴金、賈平凹、沈從文、史鐵生、葉廣芩、楊絳……在這一刻變得更加親切了。

  北京出版集團董事長喬玢介紹説,十月文學院是北京出版集團開發激活旗下《十月》雜誌社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多年積累而形成的優質原創品牌資源、作家資源和內容資源,以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方式,於2015年4月創辦的。

  位於佑聖寺的十月文學院本部進行了功能性劃分,共計六個空間,每個空間都精巧、別致,自成一派天地。“十月講堂”,可容納50人左右,日常可舉辦講座、論壇、研討會等;“十月展廳”,是面向公眾開放的展示空間,展陳現當代中國經典作家、翻譯家、出版家的創作手稿、信札、書畫、生平圖像等,目前“文脈——十月文學回顧展”已經開幕;“十月客廳”,為中外作家、評論家、出版家等結識、交流,進行創意策劃和版權交流合作的場所;“十月沙龍”,是文學創作者與出版專業人士進行學術研討的場所;“十月筆會”,博古架、畫案已擺放停當,作家們可在此舞文弄墨,盡享文人雅興;“十月書坊”,是作家與讀者零距離交流的場所,書架上已擺上畢淑敏、汪曾祺、顧城、任曉雯、阿列克謝耶維奇等中外作家的作品,有千本左右,供讀者閱覽。

  作家居住地

  談的看的都很文學

  十月文學院除了這個“總部基地”外,還有遍佈在各地的作家居住地,作家馬原激動地説:“建作家居住地這個思路是個偉大的開創!”

  “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十月作家居住地·拉薩”“十月作家居住地·李莊”“十月作家居住地·北京”“十月作家居住地·愛丁堡”“十月作家居住地·加德滿都”,一大串的作家居住地已投入運營。十月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熊耀冬説,作家們在這些居住地將生活一個月左右,他們並沒有被規定要完成創作任務,但一定要自己買菜做飯,和當地人打成一片。

  作家吳雨初、韓少功、馬原,已從布拉格回到了各自家中,而作家余華此刻正在布拉格。吳雨初説,他在布拉格期間,感受到布拉格是一個故事發生地,“我到了不少地方,這裡是卡夫卡上班的公司,那裏是赫拉巴爾打工的地方,那個酒館又是哈維爾常去的……到處都有故事。”更開心的是,他還和當地的友好人士有了深入交往。

  在布拉格,作家們分別和一對華人夫婦共住在一套公寓裏,日子過得很家常。韓少功説,他要自己熬粥、煮麵,還會參加音樂會,去當地的電影製片廠、博物館、學校,了解到不少書本上沒有的歷史掌故。

  作家馬原把他在布拉格的日子概括為“哈謝克之旅”。他去了作家哈謝克的故居、曾經去過的酒館,看了哈謝克的雕塑,還在捷克國家圖書館發表了他與哈謝克結緣的一場演講。在哈謝克墓地,天空下着雨,當準備離開墓地時,他鞠了三個躬,落淚了,“我迷哈謝克迷了一輩子!”

  “作家不是要每天出席各種活動,作家應該孤獨點,應該和當地老百姓更親近,才能有更自然的狀態。”熊耀冬説,創辦作家居住地,就是希望作家回到文學本身,“我們可以搞得更學術化一些,更貼近文學一些,做的談的看的都很文學。借助這個平臺還可以生發出很多東西。”

  未來方向

  堅持公益,爭取收益

  “兩到三年之內,十月文學院將全面豐富起來。”熊耀冬充滿信心地説。

  據悉,未來,在佑聖寺將陸續掛牌十月文學院長篇小説創作中心、兒童文學創作中心、戲劇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網路文學創作中心、文學評論中心、中外文學交流中心等11個中心。

  十月文學院還將考慮在俄羅斯、英國、美國、古巴、蒙古、希臘建立作家居住地。2017年,作家葉廣芩、蘇童、格非、遲子建等將前往布拉格居住地,作家徐則臣將於2017年7月奔赴愛丁堡。此外,加德滿都、拉薩也分別將有一位作家前往,而李莊居住地將於2016年11月掛牌,那裏也將成為十月文學獎永久頒獎地。

  徐則臣滿心期待愛丁堡之行,愛丁堡是個文學、藝術的城市,那裏是J.K.羅琳寫《哈利·波特》的地方,“在國內很忙,分散了很多精力,找個安靜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再把寫作思緒整理一下。”他想帶着手頭正在寫的長篇小説《北上》去,此前看了很多資料,推翻了幾個結構,現在是第三個結構,希望在愛丁堡把小説的結構理清。

  熊耀冬説,在堅持公益性的同時,並不希望十月文學院完全靠北京出版集團、靠政府純粹的投入“養活”,最終需要依靠自身的良性運轉帶來收益。按照設想,中國作家在海外的居住地,也是中國作家在海外的紀念地,那裏將會形成一個個小型博物館,由此可生發出一系列的旅游項目,做高端旅游開發。此外作家字畫同樣也可以經營,可以通過藝術品金融的方式來包裝、運作。

  喬玢10月12日則對外宣佈,十月文學院將探索形成文學産業化運營鏈條,與影視、藝術品、網際網路、新媒體、金融等行業深度融合,日後將成為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重要基地。(路艷霞)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