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機動車尾氣治理上持續開出“猛藥”處方 “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

日期:2023-04-23 09:3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北京在機動車尾氣治理上持續開出“猛藥”處方 “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
  • 北京在機動車尾氣治理上持續開出“猛藥”處方 “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

  原標題:“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

  “我的第一台車,當然是心儀已久的集智慧、時尚、環保於一身的電動汽車!”95後小孫最近剛入手了新駕座,車牌來自父母的“油標”。説起自己買電車的理由,小孫毫不含糊:“一是我們年輕同事大多開的都是電車,電車是我們的共同話題;另外我們從小經常生活在霧霾籠罩的環境中,深知北京藍天來之不易。”和小孫一樣,電動汽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首選,智慧、時尚、環保的標籤也正在改變着汽車“污染大戶”的舊形象。

  2000年以來,隨着北京經濟高速增長,機動車保有量也極速增加,機動車尾氣逐漸成為本地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源解析結果顯示,機動車尾氣佔比高居榜首!

  痛定思痛。十年來,北京在機動車尾氣治理上持續開出“猛藥”處方:提高機動車燃油標準、加速老舊車輛淘汰、鼓勵支援新能源車發展……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藥到病除:機動車尾氣産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的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5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23微克/立方米,累計降幅近六成,這也標誌着北京攻克了超大城市二氧化氮治理的“世界難題”。

2022年5月,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東二環建國門橋車水馬龍。

2022年5月,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東二環建國門橋車水馬龍。 (鄧偉 攝)

  “過去藍天是奢侈,現在藍天成常態”

  “80後”趙宇從讀大學到工作,十多年來一直在北京生活。2022年,他把自己開了多年的燃油汽車置換成了電動汽車,“女兒的出生讓我考慮更多,換車的時候就想著得買個噪音小、更智慧更環保更舒適的車。”

  趙宇以前開的是一輛國五排放標準的銀灰色小轎車,當年買車的時候,還不流行新能源汽車。

  2022年,北京市商務局等七部門共同制定了《北京市關於鼓勵汽車更新換代消費的方案》,鼓勵置換新能源小客車。按照方案,報廢或轉出本市註冊登記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車,並在本市汽車銷售企業新購新能源小客車的車主,可獲得8000元或10000元補貼。按此補貼政策,趙宇拿到8000元補貼,新車到手不到30萬元。

  起初,趙宇的妻子還擔心充電、續航等問題,但開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反而後悔沒早點置換新能源汽車。“現在充電站非常方便,北京大多寫字樓、辦公區和小區都有充電樁,一次快充僅需幾十塊錢,比加一箱汽油便宜多了。自己在小區安裝家用充電樁後,享受優惠電價,充電更便宜了。”趙宇説,身邊越來越多的同事、朋友向他打聽置換的事,他笑言,自己快成新能源汽車代言人了:“天天給大家念叨新能源車多麼省錢、多麼環保。”

  趙宇的女兒很幸運,因為不但車裏環境好了,車外的大氣環境也一天天在改善。趙宇説:“我買新能源車,也是為北京空氣品質的好轉盡一點力,希望我的孩子能在更好的城市環境中成長。”

  為了有效治理“移動源”污染,二十多年來,北京市持續不斷地升級機動車排放標準,並加快車輛更新換代。分別於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3年,率先在全國實施機動車國一、國二、國三、國四和國五排放標準,每次執行新標準均提前全國其他省區市2年到3年。2017年1月1日起,北京市又率先實施第六階段車用燃油標準,並在三年後,實施更為嚴格的國六B標準。標準每提升一個檔位,單車尾氣排放量就降低30%到50%。

  與升級排放標準同步,政府通過資金補貼的方式鼓勵市民以舊換新,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2009年至今,北京持續實施多輪政府補貼,累計淘汰約306萬輛老舊機動車,發放補貼115億余元。截至2021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達50.7萬輛。2023年,油車置換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依然在繼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到200萬輛。

  正因如此,雖然北京機動車的保有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年底已達712.8萬輛,但尾氣污染程度卻逐年遞減。

  城市車輛的“含綠量”越來越高,首都天空的“含藍量”也隨之提高。趙宇回憶起十年前北京的天氣,深有感觸地説:“過去,藍天是一種奢侈,現在,藍天成了一種常態。”

  “收入更高,順道兒還能給首都環保做貢獻”

  敬清波是一名的哥,從業已經16年。説起北京空氣品質這十年來的變化,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十年前,我開汽油車,在東二環建國門橋上往西看,大多時候都是灰濛濛的一片,基本看不到西山。而最近兩三年,從建國門橋上向西看,放眼幾十公里,消失的西山又回來了。”

  2016年,敬清波所在的北汽出租集團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北汽出租汽車有限公司資産管理部龐波回憶:“2016年,公司購置了100輛北汽新能源EU200和比亞迪e5;2017年,購置了一批吉利帝豪EV300;2019年,開始全面推行電動車更新。截至目前,公司電動車已佔汽車總量的近80%。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公司所有計程車全部換成新能源汽車。”

  起初説要把他開的那輛現代伊蘭特汽油車置換成電動計程車時,敬清波心理還有些抵觸,擔心充電不方便,影響生意,減少收入……但換純電汽車沒多久,敬師傅就覺得“真香”!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汽油車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費用大概是150元,現在電車1萬公里保養一次,費用大約100元。按照每年跑10萬公里計算,一年保養費就能節省約2000元。以前開汽油車時,每天加油需約150元,現在充電每天僅需七八十元,節省了一半成本。成本更低,收入更高,而且零污染零排放,順道兒還能給首都環保做貢獻,一舉兩得,值!”

  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租公司“上新”新能源汽車,綠牌計程車也成為了首都北京一道亮麗的新名片。

“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

  “乾淨舒適噪音小,而且還方便智慧”

  除了綠牌計程車,北京公交車的“綠色低碳風”也撲面而來。

  春日午後,在通州區宋莊鎮平家疃公交場站,一排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整齊停放着,綠色車牌在陽光下格外鮮亮。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71條公交線路、565輛運營車輛已全部換成了新能源汽車。

  燃油車、燃氣車、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從業25年的“老公交人”曹岩石見證了北京公交車型的歷次升級換代。

  曹岩石如今是北京公交集團城市副中心客運有限公司生産副總經理,入行之初是一名公交車司機,駕駛的是一輛柴油車。據曹岩石介紹,過去,環境執法人員是公交場站的“常客”,而如今,各大公交場站內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以前由於油質或發動機問題,每年年檢都有一些公交車尾氣檢測過不了關,而現在電車零排放,年檢驗車已經沒有了尾氣檢測這個項目。”

  “現在這電公交好啊,車廂裏沒有了原來那種刺鼻的汽油味兒,在後邊追公交的時候,也沒有黑煙辣眼睛了!”坐了大半輩子公交車的陳女士不停地給新能源公交車點讚:“乾淨舒適噪音小,而且還方便智慧。”

  説起公交車的變化,還得回到2013年。當時,為落實“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北京公交集團開始推動清潔能源和電驅動車置換。

  “2013年以前以柴油車為主,到2017年,是柴油、天然氣、新能源三足鼎立。2017年之後,逐漸形成了純電動、混合動力、氫能源等新能源車為主的車輛結構。”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資訊部副經理劉寶來介紹,2012年末時,北京公交集團柴油車佔總車數的81.5%,而如今,新能源車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5%。

  優化車輛結構,淘汰老舊汽油車,推廣新能源車是交通行業治理大氣污染最關鍵且最有效的舉措。2022年,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明確提出推廣低碳新能源運輸工具,推進公交、出租(含巡游、網約)等交通行業車輛“油換電”。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綠色交通發展處副處長周園介紹,目前全市新能源公交車和新能源巡游計程車佔比已超過50%。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運營新能源車已達6.5萬輛,國五排放標準以上的營運車佔比已經超過70%。(於川梓)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北京在機動車尾氣治理上持續開出“猛藥”處方 “世界難題”是這樣攻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