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

日期:2023-04-19 10:3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
  • 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

  原標題: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

  每天早高峰,從地鐵磁器口站出來,穿搭休閒的90後北京大妞趙萌和上班族別無二致。上班族奔向鬧市,她卻與“主流”反向而行,進入幽深的衚同,在曹雪芹故居紀念館裏換上中式服裝,成為國潮工坊主理人。

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

  在國潮工坊,顧客在老師的指導下,以鏡、盤、杯等為載體,進行玻璃畫、永生花、掐絲琺瑯等工藝品製作。進大門、繞影壁、過小徑、穿繡戶、登堂入室,不大的工作室透着古韻。架子上各式杯盤,桌案上有沒完成的掐絲景泰藍作品。還不到中午,預約的客人登門,在趙萌的幫助下繼續完成卡通人物玻璃杯。

  從繁華的街市走進“冷清”的衚同,趙萌義無反顧。可創業哪有那麼簡單。小小的工坊想要生存,就要先招攬足夠的熟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引入常見的國潮品類和樣式,但這恰是趙萌最不願意做的。

  “市場上已經有很成熟的産業鏈和版本了,我們不是第一批進入的。想要做特色,就要自己打版,但這個成本,初創期負擔不起。”看著工坊裏空空蕩蕩,趙萌“違心”定購了量産樣式,把不多的資金“砸”進品類研發中,哪怕只有一款和別人不一樣,她也要努力一把。

  製圖、打版、等待樣品……當趙萌終於拿到心心念念的定制款時,卻發現設計過於“精巧”。想要完成“花開富貴”的玻璃畫,需要熟練運用水粉和油彩,將七八種漸變的花朵層次勾勒出來,初學者們直呼“有點難”。

  經此一事,趙萌明白了,盲目追求“獨特”不是長久之計。

  “能真正自己做才有參與感,深度參與了才有獲得感、成就感。”經過與多位顧客交流,趙萌感覺到,能夠留住客人的並非商家眼中的“高端”之美,而是客人們親手創制的“平凡”之美。

  思路一變,小工坊也迎來轉機。

  如今,小小工坊成了不少零基礎“小白”接觸國潮手工藝的“起點”。在這裡,趙萌手把手教學,幫每一個人化繁為簡。

  “比如做一個景泰藍的花鳥畫,小鳥脖子部分的羽毛要銳利一些,身上的要柔順一些,這都需要我們手把手教。你跟客人説這兒您掐絲出一個直角,他心裏明白,手頭掐不準。”

  趙萌説,對於入門者來説,參數、角度都過於抽象,只有手把手帶出來的肌肉記憶才管用。而她和工坊的老師,就是每一個“小白”的人肉“柺棍”。

  “儘管我們沒有那麼專業和高深,但是能夠帶着那麼多年輕人入門,把傳統手工藝從櫥窗裏解放出來,成為生活的點綴,這就是很大的成績。”她表示。

  走過創業初期的艱難,趙萌和小團隊的工作已步入正軌。可是,和曾經的“996”相比,她更忙了。偶爾放空的時候,趙萌會在工坊周邊的衚同裏漫步。舉目看看衚同風光,低頭看看隨身的國潮挂件,她並不後悔辭職創業。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工藝品要靠雙手一點點地做,能為傳播國潮手工做些什麼,是我的幸運。”趙萌説。張驁)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她為國潮手工“小白”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