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藝術改變的鄉村小鎮

日期:2023-03-22 09:40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一座被藝術改變的鄉村小鎮
  • 一座被藝術改變的鄉村小鎮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舞美藝術中心入駐、老舊廠房改造成演藝空間、文化名人集聚創作……城市副中心再添臺湖演藝小鎮文化金名片 一座被藝術改變的鄉村小鎮

  北京東南角,通州與大興亦莊交界的臺湖本是一個寧靜的農業小鎮。如今,隨着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入駐,一批老舊廠房相繼改造成演藝新空間,郎朗、陳敏正等文化名人入駐創作,“演藝”逐漸變成小鎮新的名片。

  古時,蕭太后河南側地勢低窪,聚水成湖,臺湖因此得名。千年後,曾經的湖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活水聚水成湖。伴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臺湖這座曾經的農業小鎮如今正奏響悠揚的文化新樂章。

臺湖演藝車間

臺湖演藝車間

臺湖演藝車間

  臺湖·老記憶

  曾經大片的莊稼地

  還有逛不夠的圖書城

  沿着京津高速往東南方向行駛,到東石村橋盤橋駛入張臺路,就進入了通州區臺湖鎮。從車流如織的東五環來到臺湖,仿佛一下子按下了靜音鍵,周圍車輛不多、行人很少,一棵棵行道樹筆直地立在路側,路邊“臺湖演藝小鎮”的標識牌提示着人們這裡是臺湖。

  一條張臺路,串聯了臺湖鎮主要的演藝空間,包括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演藝車間以及正在改造的臺湖圖書城等。但在從前,這裡卻是大片的麥地、稻田,甚至連張臺路本身也是莊稼地。對於在臺湖工作生活30多年的臺湖鎮農辦副主任徐德生來説,臺湖過去最顯著的標籤就是農業。

  農業特色發展的同時,隨着2007年臺湖圖書城建成,臺湖還是遠近聞名的出版物集散中心,匯集了數百家出版社、書商企業。出生、成長後又工作在臺湖鎮的居民周牧笛回憶,臺湖圖書城是小時候每週必去的地方。“上小學的時候最喜歡去圖書城二層,那裏有很多兒童畫冊。後來上了初中,就經常在一層看人物傳記、小説等等。”在他印象裏,圖書城特別大,“每天上午9點多開門,下午4點多就打鈴清場,總有種逛不夠的感覺。記得9點開門前總有很多家長帶着孩子在門口的水池玩,等着第一時間進去看書。”

  水源充足土質肥沃

  享有京郊小江南美譽

  別小瞧了這裡的農業,過去,臺湖農業的確做出了名堂。比如“番茄聯合國”“稻田蟹”“清水稻”等,都曾是響噹噹的品牌。“和北京傳統乾旱農業不同,臺湖地區自古至今水源都很豐富,北有蕭太后河、東南有涼水河,水源充足、土質肥沃、土壤深厚,為農業生産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徐德生説。

  據調查,早在解放前和新中國成立初期,臺湖地區就有人從海淀地區引種水稻。由於水稻在産量上比種植玉米、小麥等旱糧有明顯優勢,而且在洪澇災害面前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所以水稻種植在當地很快推廣開來。到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臺湖水稻種植面積已佔農田面積的80%以上,成為主産作物。“臺湖逐漸形成了水旱輪作、稻麥兩茬的耕作模式,因此享有‘京郊小江南’和‘魚米之鄉’的美譽。”徐德生介紹,如今在臺湖稻小蟹藝術農場仍保留有300余畝稻田,金秋時節一片金黃,稻香蟹肥,呈現喜人的豐收景象。

臺湖稻小蟹藝術農場。

臺湖稻小蟹藝術農場。

  臺湖·大變化

  大劇院帶來“金”字招牌

  農業小鎮添了藝術氣息

  農業種植和圖書出版的發展,為臺湖埋下了生態和文化的種子。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高位謀劃實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為臺湖賦予了演藝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與張家灣設計小鎮、宋莊藝術小鎮一起形成“眾星拱月、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間和功能佈局。自此,臺湖發展迎來了新篇章。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入駐發展,拉開了臺湖轉型發展的序幕。自2012年至2018年經過6年建設,一座座米黃色的建築在臺湖鎮中心區拔地而起,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臺湖露天劇場、演員住宿樓、藝術交流樓、舞美設計用房等嶄新的藝術空間拔節生長,為傳統的農業小鎮增添了優雅的藝術氣息。

  每逢周末,都是臺湖劇場最熱鬧的時候。下午2點左右,從全市各地趕來的樂迷滿懷對音樂的憧憬,攜朋帶友、歡笑入場,期盼與音樂家們共度美好的藝術周末。2023年2月25日,經典惠民品牌“臺湖星期音樂會”重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橫跨爵士與古典的《浮生流年》音樂會。“臺湖劇場的感覺非常好,舞美的整體感和劇場科學的設計,讓我們可以給觀眾呈現更加完美的音樂表達。”中國拉丁爵士鋼琴家羅寧説。

  市民打卡聽音樂看演出

  經典演藝收穫廣泛影響

  自2018年9月開放以來,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以高品質的劇院運營和節目策劃,為觀眾帶來了“臺湖星期音樂會”“臺湖爵士音樂節”“臺湖演藝藝術周”等經典欄目,獲得了廣泛影響力。截至目前,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共完成演出超200場,2萬餘名演職人員到中心進行排演,超7萬名觀眾到劇場觀看演出。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已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金”字招牌,頭部帶動效應充分顯現。

  “圍繞臺湖演藝小鎮‘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規劃理念,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既要成為經典藝術作品技術製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又要努力成為百姓喜愛的文化休閒打卡地。”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孫洋介紹,“這裡正籌備成立臺湖舞美藝術博物館,觀眾可以在舞美工坊看到舞臺、服裝、道具的製作過程。今年我們還將與教育部門合作,加大對周邊學校的美育教育輻射,不斷豐富藝術普及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大師説

  郎朗:舉辦大師課等公益藝術普及活動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落戶,吸引了很多藝術資源和文化名人在臺湖集聚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著名鋼琴家郎朗。

  2021年8月,郎朗工作室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正式成立,臺湖迎來國際級鋼琴大師在此開展藝術創作。隨後,郎朗和妻子吉娜分別於2022年和2023年在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舉行鋼琴大師課,帶來了高水準的藝術普及活動。

  “能在這裡成立工作室感到特別激動和榮幸。希望未來以工作室為依託,通過舉辦大師課等多種形式的公益性藝術普及活動,讓城市副中心的觀眾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郎朗表示。

  陳敏正:精美服裝設計從臺湖傳至世界

  同樣是在2021年入駐臺湖的還有知名服裝造型設計師陳敏正以及他的團隊。2022年,他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服裝化粧造型總監,帶領團隊將一個個創意巧思從臺湖帶到鳥巢,通過服裝設計藝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風采,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人飽滿的精神氣。

  陳敏正説,團隊之所以入駐臺湖雙益發文創園,背後有着一條河的故事。2021年剛來園區考察時,陳敏正起初沒想搬到這裡,但是當走進園區董事長劉廣瑞的辦公室後,他發現與園區一墻之隔有條蕭太后河,波光粼粼的水面、宜人的自然環境讓他當即決定搬到臺湖。“這裡的感覺有點像歐洲小鎮,不擁擠、不嘈雜,環境很好。忙累了我會到河邊的辦公室坐坐,看看風景休息放鬆,然後很快可以精神飽滿地回去工作。”陳敏正説。

  冬奧會後,陳敏正又繼續投入繁忙的服裝設計工作中,接連完成了電影《滿江紅》《陌路狂刀》,電視劇《三體》《人生路遙》《唐朝詭事錄》以及張藝謀導演的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等影視劇作的服裝造型設計。陳敏正介紹,他和團隊將繼續與張藝謀導演合作拍攝新的項目,努力將精美的造型和服裝設計不斷從臺湖傳播至全國和世界。

陳敏正工作室兩年前入駐臺湖。

陳敏正工作室兩年前入駐臺湖。

臺湖圖書城“8字樓”外立面更新亮相。

臺湖圖書城“8字樓”外立面更新亮相。

  臺湖·新規劃

  一批老廠房改造升級

  演藝新空間增加活力

  臺湖圖書城-演藝創展中心

  除了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鎮還有一批新的演藝空間正加緊改造升級,這其中就包括曾經通州人淘書購書常去的臺湖圖書城。按照臺湖演藝小鎮功能佈局,臺湖圖書城啟動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後將變身演藝創展中心,突出“創”與“展”兩大要素,與國家大劇院舞美藝術中心等項目形成聯動,增加演藝小鎮活力。

  目前,圖書城內標誌性的“8字樓”外立面已完成更新改造實現精彩亮相,未來將升級成為臺湖演藝小鎮的文化地標性建築。改造後,“8字樓”將作為戲劇産業綜合樓使用,負一層保持原有設備機房及庫房功能,一、二層為演藝特色會展區,三層為演藝工作坊,四、五層為藝術創作室,聯動藝術家創作群體,建立創作孵化基地。

  圖書城內的B庫也剛剛啟動改造。該項目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將建成集沉浸式表達、觀演文化與活力商業、展覽、管理辦公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文化活動綜合體,包括多功能劇場、展覽、商業、管理及配套設備用房等空間。

  北發大酒店-北投臺湖演藝酒店

  在原北發大酒店基礎上改造的北投臺湖演藝酒店也是該項目的重點。目前,酒店已經實現外立面亮相,內部裝修完工,正在進行項目驗收。北投臺湖演藝酒店圍繞戲劇演藝主題設置了豐富的功能空間,集兒童演藝及其他各種劇目演出於一體的夢幻劇場可容納觀眾200餘人,201間客房結合現代設計理念打造京韻大鼓、戲曲、商務、交響樂等多主題套房,該酒店開業運作後將成為臺湖演藝小鎮首個以戲劇演藝為主題的酒店。

  養魚車間-臺湖演藝車間

  此外,由過去的養魚車間改造而來的臺湖演藝車間已取得營業性演出備案,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和月光林地·愛劇場均通過驗收取得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備案,這標誌着臺湖演藝小鎮在市場化運作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北京交響樂團永久團址已確定落戶臺湖,演藝産業和資源集聚效應顯著。

  “接下來臺湖將繼續發揮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功能和引領作用,不斷引進優質品牌項目和活動,營造演藝小鎮的發展氛圍。同時以張臺路作為産業發展主軸,充分利用環球主題公園的産業溢出效應,重點做好臺湖圖書城、京城重工、雨潤食品廠等老工業項目改造更新,發展以演藝、文創及配套服務為主的特而精産業,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臺湖鎮黨委書記古劍(文/孫雲柯 攝/白繼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一座被藝術改變的鄉村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