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

日期:2023-03-15 09:4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
  • 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

  原標題: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

  2017年夏天,昌平區鑫地批發市場清拆完成,在規劃裏“躺”了18年的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區終於“復活”。

  彼時,偌大的回龍觀住着幾十萬人,連個像樣的體育館都沒有。市場疏解後,更多居民才知曉,所佔的8萬平方米土地,本應就是一座配套回龍觀居住區的公園。

  幾個月後,探索超大城市超大社區治理的“回天行動計劃”正式出爐。計劃中,政府給出了當年開工建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的承諾。

  也是從這時起,人們記憶中的“睡城”開始甦醒。

在地鐵13號線龍澤站北側,自行車專用道蜿蜒向西。

在地鐵13號線龍澤站北側,自行車專用道蜿蜒向西。(潘之望 攝)

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

  170個項目破解“老大難”

  鑫地批發市場正對面,就是戴淑靜的家。曾經,市場連帶着門前的文華路,都是出了名的“臟亂差”。

  1998年10月,回龍觀、天通苑等19個項目在北京房地産交易中心集中展示,從此拉開了本市經濟適用住房大規模開發的序幕。

  20多年後,回龍觀與天通苑皆成為超大社區,連起來佔地面積達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80萬。但也因為規劃滯後、配套缺少、人口膨脹等現實難題,回天地區成為百姓口中的“睡城”——一個只能睡覺的地方。

  這不誇張。大批住在回龍觀的上班族,每天早高峰要奔赴中關村、望京等地上班;孩子上學,也要早起一個小時到區外上學;就連年輕人周末逛街,也得奔西單等幾十公里外的商圈。

  戴淑靜剛搬到回龍觀時,孩子就在中關村上學。結果,上學第一天就遲到了!她沒想到,清晨從回龍觀進城的路能如此擁堵。

  歸根到底,是這裡的公共服務配套不足、也不夠優質,與數十萬居民的需求形成巨大的缺口。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上,記錄着大量“回天”居民的困擾和訴求,有的街鄉鎮更是在全市排名中墊底。

  超大社區治理難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2018年,經過市區多部門幾番研擬,第一份為期三年的“回天行動計劃”出爐;2021年,新一輪“回天五年行動計劃”又接續實施。針對兩個超大社區,以市政府名義出臺如此高規格的文件,格外罕見。

  行動計劃列出了170個項目,其中不少是像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這种老百姓盼了多年都沒有眉目的“老大難”。於是,行動計劃剛端出時,很多居民心裏仍擔心:“這些事真能解決嗎?”

  規劃的公園被市場佔了10多年

  1999年啟動建設回龍觀時,就已經有了體育公園的規劃。但隨着小區居民的不斷入住,這座佔地19.14公頃的公園被“一分為二”:北區10公頃建成了公園,但佔據近一半土地的南區卻成了鑫地市場。

  往後的十多年,市場商戶越來越多,再也沒了建公園的消息。北區缺乏維護,設施陳舊,後來也關閉了。

  鑫地市場疏解後,建設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的規劃終於“回歸”,地塊很快從首開集團移交給昌平區體育局,這座公園隨即被列入“回天行動計劃”重點建設的項目中,由市區兩級回天專班重點“督辦”。

  重點“督辦”的項目皆是難題,但也是政府給百姓的承諾。

  市場清拆完成、土地平整的同時,規劃部門已經開始牽頭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調整修改,完善項目整體設計,分期實施,從而實現“回天行動計劃”推出當年就開工建設的目標。

  2006年開工建設的林萃路也是如此。這條全長7.6公里的道路大部分路段早已通車,唯獨西三旗北路至黃平路的930米“斷”了十多年,東邊的“觀裏人”進城不得不繞行西邊的京藏高速。因此,當地居民甚至喊出:“回天計劃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

  930米的中斷點有400米都在五星啤酒廠廠區,涉及複雜的徵拆。在市級部門的推動下,也是在2018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廠區拆除,徹底為林萃路2019年打通創造條件。

  翻開“回天行動計劃”,重點民生項目還有一大串,都是瞄準多年頑疾精準下“藥方”,更倒逼着各級政府加速解決——

  西二旗大街、北郊農場橋曾一堵就是半小時,伴隨着陳家營東橋等重要堵點疏通,通勤速度已提高50%;

  通過新建地下停車場、利用道路兩側空間和閒置小微地塊等方式,回天地區新增停車位6400余個,停車難有所緩解;

  64處自備井完成改造,12萬居民喝上了市政水;

  服務22萬人的回龍觀地區配網設施建成,電網接入負荷能力增強25%;

  ……

  戴淑靜很快看到了家門口的變化。

  2019年8月,定位為“城市森林公園”的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煥新”投用。“幾乎每天晚上,我都會去公園裏跳廣場舞。”戴淑靜和鄰居們的生活因此改變。北區開園首日就有近萬人次到公園進行健身休閒和娛樂活動。監測數據顯示,公園平時每天有2000到3000人次,周末假期最高可達萬餘人次。

  按照規劃,公園南區還將新建體育館、文化館兩座及地下停車庫。裏面的游泳館、滑冰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籃球館、網球場、圖書館、文化館、劇場正在火熱施工。每天,戴淑靜都會站在自家陽臺看一看場館的建設進展。

  “建成後,可輻射周邊55家社區、6個村共40余萬人,盡可能解決回龍觀地區無大型公園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現狀。”昌平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不是個例。“回天行動計劃”中,居民最關心、需求最緊迫的學位、床位、車位等問題也已轉化成170個重大項目。

  87.7%的受訪居民滿意生活環境

  近日,近萬名“回天”居民參與的專項滿意度調查出爐——2022年,87.7%的受訪居民為“回天地區”生活環境改善點讚,並認為在交通治理、醫療服務和公園綠地幾方面改善最為明顯。

  滿意度背後還有一組數據——2022年,回天居民們通過回龍觀、天通苑社區網提出意見1896條,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提出訴求近14.9萬條。之所以滿意,是因為訴求得到了有效回應。

  回龍觀、天通苑兩大社區的常住人口加起來超過80萬,密布的老舊小區也帶來了密集的居民訴求,一次次問題的解決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的路子。

  “社區書記就是12345。”史各莊街道領秀慧谷社區書記郭榮華主動公佈聯繫電話,操辦居民反映的問題;東小口鎮入戶發送5000余張“有事請找我”服務群眾聯繫卡,發動黨員幹部主動亮身份、送服務、解民憂,直接點對點聯繫2071戶居民……

  “回天地區是北京探索大型社區治理的試驗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兩輪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回天地區實現了從“小我”到“大我”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拓展,探索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居民共治、科技賦能”的共建共治共用新格局。

  “回天有我”,目的就是要畫好城市治理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最大同心圓”,促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大眾熱忱之手同向發力——

  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35家市級部門、70余家區級單位赴回天地區報到服務超4000次、超1.7萬人次,全力協調保障重點任務項目、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等重難點問題;

  累計辦理12345訴求超32萬件,回龍觀、史各莊、龍澤園3個“治理類街鎮”全部退出市級督導,實現了回天地區“治理類”清零摘帽;

  搭建社區協商議事廳、網路議事等居民議事平臺,累計建成社區協商議事廳示範點13個,創建樓門院治理示範點43個;

  建設“回天大腦”,打通市、區、街鎮三級數據通道,以大數據管理推動城市規劃建設、基層社會治理和便民智慧服務……

  超大城市治理,自當解決超大社區的各種難題,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喚醒“睡城”,百姓每年都看到新變化,一座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正在京城北部崛起。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睡城喚醒“回天”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