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紅門”關張“南中軸”啟航
原標題:“大紅門”關張“南中軸”啟航
大紅門服裝商貿城華麗轉身成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劉平 攝)
南中軸“禮樂雙軸”氣象初顯。(李金濤 攝)
2014年7月,時任大紅門疏解辦宣傳外聯部部長的楊鐵梅,站在南苑路大紅門服裝商貿城東側過街天橋上宣傳疏解,路過的商戶罵她是騙子,還説:“大紅門疏解?我們不信!”
如今再看南苑路,兩側已經不見了林立的服裝批發市場,“大紅門”蛻變,“南中軸”迎面而來。
圍繞文化和國際交往等首都功能,從大國首都的高度定位南中軸地區的核心價值和發展使命,時代賦予這個區域的新使命——蝶變的大紅門,依託南苑路和大紅門路構建“禮樂雙軸”,高品質建設新時代彰顯中華文化自信、承載首都功能、示範城市更新治理的首都商務新區。
從服裝早市到文化科技園
站在涼水河橋上,人流如過江之鯽從橋北湧來,大大小小的手拉車上,是鼓鼓的塑膠袋,時不時地就是一場小碰撞,但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依舊各自奔赴……
2018年前,每天上午10點左右,這樣的場景都會在涼水河橋上上演。人流的源頭,是涼水河橋西北角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北京乃至華北曾經最大的服裝批發交易中心,高峰時經營商戶有7000多家,日客流量10萬人,日貨物吞吐量上千噸。
如今,從涼水河橋上北望,大紅門服裝商貿城是寂靜的,而曾經鼎鼎大名的“大紅門早市”所在地——西樓,已經換了容顏。
曾滿是巨幅服裝廣告的外墻,如今是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墻和古銅色的格柵,莊重典雅又不失現代活力。
變的不僅僅是外形更有內核。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大紅門地區首個實現更新改造的産業載體——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
2022年12月30日,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一期正式開園,首都商務新區建設再落重要一子,52家高精尖企業同步入駐,按下高精尖産業向南中軸地區集聚發展的“加速鍵”。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前景無憂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搶”下了近1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
“我們是一家生在豐臺、長在豐臺的高新技術企業,受到空間限制,總部和分公司一直分散經營,極大地增加了管理和研發成本。”前景無憂副總經理李焱告訴記者,他們將以新辦公空間為依託,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建設適應公司業務需求的技術中心、實驗中心。
在西樓一層1300平方米的數智創新中心,數字人、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全景式展現着大紅門和南中軸的變遷和未來規劃。
“我們聚焦元宇宙硬體解決方案,已經接洽了園區好幾家做內容的企業,從軟體到內容到硬體,整個園區産業集群生態非常好,豐臺的産業升級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北京漢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陽給記者演示他們公司的智慧眼鏡,戴着眼鏡四望,大恒炫璟、墨宇宙、數字栩生等一批元宇宙和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入園企業的展示窗口,逐一呈現在眼前。
立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將打造“空間+投資+服務”於一體的園區,引領大紅門地區“華麗轉身”:天雅女裝擬轉型成科技類商務辦公和商業綜合體、福海大廈擬轉型成文化類商務辦公和商業綜合體、新世紀大廈北側擬轉型成一家星級花園酒店……南中軸,正在深入探索疏解騰退空間的再利用模式,不斷培育産業生態,實現區域品牌重塑和價值提升,在推動豐臺倍增發展的同時,助力首都南城高品質發展。
從批發市場群到博物館群
依舊從涼水河橋出發,向東南順着涼水河前行,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是首個落戶南中軸地區國家級文化設施——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
2022年9月8日,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項目正式開工,這座大型綜合性文化建築,外觀莊重典雅,呈長方形對稱展開,宛若“芭蕾之翼”。
“預計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封頂,2024年開展裝飾裝修工程施工,2025年竣工。”豐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芭業務用房落地南中軸,將為北京南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是落實“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具體舉措,將成為展示國家和首都文化氣象的亮麗風景。
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中,南中軸博物館群也有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家自然博物館、北京規劃展覽館等一批文博項目將陸續落地大紅門,南中軸博物館群未來可期。而南城市民已經開始享受“疏整促”帶來的公共服務改善紅利:2021年4月,福成服裝大廈“騰籠換鳥”,豐台區政務服務中心入駐,1600多個政務服務事項在這裡可以“一門辦理”。
豐台區政務服務中心是南中軸地區首個利用“疏整促”騰退空間進行整體功能轉換的項目,“定制改造+政府租用”使得升級改造得以順利成行,改造過程中互融、共用、綠色、科技、開放的設計理念也為其他批發市場樓宇改造提供了借鑒。
“快是一方面,主要還是省心,我都做好了跑三趟的準備,結果一次就辦齊了!”春節假期過後頭一天,市民崔先生在政務服務中心意外獲得驚喜:“重點聯辦事項管家服務”一次性就幫他完成了營業執照變更和食品許可證事項的辦理。
“‘管家服務’是我們落實豐台區倍增計劃的一項務實舉措,也是夯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又一實踐探索。”豐台區政務服務局副局長曹瑩説。
運作一年多來,豐台區政務服務中心聚合了全區47個部門、23個專業分中心的1600余個區級事項,“一門”進駐率100%,搭建起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基礎平臺,接待辦事群眾247萬餘人次,辦理量107萬件,群眾服務好評率99.99%。
“豐台區政務服務中心投用以來,不僅提升了豐台區城市面貌,還極大地改善了豐台區營商環境,不斷豐富着豐臺政務服務的能級,已經成為豐台區展示新形象的‘金名片’。”曹瑩説。
從住在大紅門到生活在南中軸
2023年元宵節,家住珠江駿景小區的林薇是在家門口度過的——與小區隔着一條海戶東路的合生廣場舉辦了元宵游園會。
趣味投壺、套圈奪寶、元宵大挪移、做花燈……4歲的女兒玩得不亦樂乎,一家三口還美美地吃了頓“元宵節限定”優惠烤肉大餐。
用林薇的話説,以前是住在大紅門,現在是生活在南中軸。
疏解前,出小區上三環特不容易,路上都是亂停的車,還有裝貨的卸貨的,拉着貨走的,七拐八扭十來分鐘能開到三環都算快的。
現在出了小區門,左拐,一兩分鐘就到了三環輔路,林薇住了十幾年後才感受到,家離三環這麼近!
以前與大紅門商圈是“兩個世界”,而隨着首都商務新區的打造,南中軸與生活越來越密切。
多走幾步路,就是豐台區圖書館大紅門新館,還有專門的兒童閱覽區。林薇雙休日都會帶着女兒去趟圖書館,在滿是綠植的陽光中庭裏母女共讀一本書都成了習慣,然後去合生廣場吃飯、瘋玩。
豐台區圖書館大紅門新館也位於原福成服裝大廈裏,繼豐台區政務服務中心入駐後,於同年6月開館,截至目前已接待了讀者42萬多人次,成為南中軸上的文化新地標。
在三環沿線居民感受到生活便利的同時,四環沿線居民的生活也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站在窗臺往下看,滿樹上挂着黑色的塑膠袋,摩的少説得停着三四十輛,樓裏頭也是,有些租戶把房子當庫房,我們都懸着心!”在建欣苑住了17年的居民張世敏告訴記者。
如今再往下看,地鐵口有了街心小公園,騰退空間建了新發地菜市場,小區裏也有了衛生服務站……沒事的時候,張世敏往南坐兩站公交,逛久敬莊公園。
張世敏愛逛的久敬莊公園,是2020年建成開放的,有10公頃,也是南中軸地區首個由批發市場轉型的城市公園,位於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規劃範圍內。
疏解前,這裡是正天興皮草研發中心,裏面全是賣面輔料的商戶,商鋪林立,車水馬龍。
2017年9月關停,2018年8月拆除,2019年10月復墾……經過近乎“苛刻”的建築垃圾原位處置和就地再生應用,拆出的19萬立方米建築垃圾全部在公園內部“消化”,為城區“留白增綠”探索了一條新路。
禦道入口、紅門霞棲、紅門佳蔭、梣林疊翠、秀林秋彩、久敬莊公園、東高地公園和三營門公園……幾十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已經與南中軸融為一體,為地區居民提供着休閒娛樂空間,更為首都商務新區發展織就綠色基底。(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