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專欄首頁
分享:
字號: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 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區域:
朝陽區
開始時間:
2024-01-13
地點: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結束時間:
2024-07-13
活動類型:
展覽
來源:
北京日報

  距今約4000年的新疆小河墓地氈帽質樸神秘,戰國至南北朝時期的黃金面具奢華無比……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絲綢之路藝術展”,你去看了嗎?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聯合了海內外60余家博物館、文化藝術機構、學術團體等,在6000平方米的展廳空間展出了500余件組作品,其中包括來10余省市自治區、35座城市的400余件組一二三級文物,展示絲綢之路上輝煌璀璨的藝術成就,許多作品屬於首次公開展出。

  01

  1300多年前唐朝孩子的作業長啥樣?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唐景龍四年(西元710年)的一天,西州(今吐魯番)高昌縣寧昌鄉厚風裏12歲的卜天壽同學,終於寫完了他的家庭作業。

  這幅5米多長的作業卷軸上,共178行、每行20字左右,整齊地抄寫着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注《論語》中的《八佾》《裏仁》《公冶長》三篇以及《為政》部分,卷末還寫有《三台詞》《千字文》和其他詩句。

  抄寫結束,卜天壽提筆留下打油詩:

  “寫書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遲),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

  ——“老師我今天的作業做完了,您別嫌我慢,明天是假期,早點放學吧!”

  古往今來,小朋友都是盼望著放假的!

  02

  展覽中,一件出自新疆小河墓地的氈帽讓觀眾領略了古代新疆的時尚穿搭之美。

read_image.jpg

  小河墓地位於新疆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公里的荒漠中,在乾燥的氣候下,這件氈帽保存得十分完好。帽子上縫綴着紅毛繩,下方毛繩左側挂着伶鼬皮,帽檐兒右上端捆紮有深棕色羽毛。研究人員分析,小河人用羽毛裝飾帽子,可能是為了表達對鳥類的崇拜,此外也為增加帽子的美感。用伶鼬皮裝飾帽子,有可能是為了彰顯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

  03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館藏鑲嵌紅寶石金面具集莊嚴、威武、尊貴於一身,它來自戰國至南北朝時期,眼部用兩顆圓形大紅寶石為睛,鬍鬚上也綴滿紅寶石。

  其工藝技術與在吉爾吉斯斯坦出土的4至5世紀時期的金面具相似,專家推斷,這件面具應該是覆蓋於墓主人的臉龐上,同時又是墓主人面孔的摹本。

  04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這位大肚漢的神情與姿態,是不是很憨態可掬?它是唐代穆泰墓出土彩繪陶塑。

  此次展覽,20余件慶城縣出土的彩繪陶塑首次齊匯於京,文官俑、侍女俑、雜戲俑等各式人物俑精彩紛呈。陶俑均用黏土燒制而成,表面涂有彩繪,種類有天王俑、鎮墓獸、袒胸胡人俑、文官俑、武官俑、牽夫俑、侍女俑等。陶模型有駱駝、馬、牛等。

  墓葬中出土的所有陶俑皆為灰色陶胎,陶質堅硬,製作極精,色彩艷麗。其刻畫意境和圓雕技巧獨到,形象逼真,神態活靈活現,觀之韻味無窮,乃是海內屈指可數之精彩的唐代文物精品。

  05

  古代的豹紋也很時尚!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這尊胡人俑雙臂屈肘高舉,臉向右上方微微仰起,手握虛拳,斜腰擰胯,身穿豹紋皮褲,足蹬黑履,作虛步站立的姿態形成了一條富有動感的“S”形曲線。

  06

  色彩如此鮮艷的鞋子,竟然是從東晉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這雙彩色絲履1964年出土於吐魯番,以麻線編織成鞋底,絲線編織成整個鞋面。鞋面上分別用紅、白、黃等色條帶,每個條帶上又織有圖案和漢字。除了鳥獸、植物等圖案外,在白色地上用紅、藍、黃絲線織出“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長”三行共十個漢字。這些都是對鞋子主人美好的祝願呀!

  07

  這尊胡人吃餅騎駝俑,表現了一位趕路中的“幹飯人”,描述着千年前生意人的生活艱辛。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可以看到這頭駱駝高大健壯,昂首站立,張嘴似嘶鳴,短尾上翹,雙峰間馱有絲絹、皮囊等物,囊端飾虎頭圖案。皮囊上坐一人,濃眉,深目,高鼻,頭戴圓氈帽,身着圓領袖衫,下着窄腿褲,兩腿一伸一屈,足穿烏鞋。他正在吃的似乎是一個馕餅。

  08

  絲綢之路上的商貿、文化交流,在唐代達到鼎盛。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展覽中展出的唐朝三彩雁形角式杯,為臥雁回首銜尾狀。這種角式杯在西元五世紀隨胡商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成為唐代貴族喜用的酒器,造型上多以動物頭部作為裝飾。

  用這個杯子來喝酒,真是不敢隨意放在桌上啊。

  “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從藝術的視角,通過繪畫、雕塑、造像、器物等實物,並輔以聲音、影像、多媒體等,多個角度來立體呈現絲路藝術的活力。大展還特別聯合哈佛大學推出《永寧絕響》多媒體特別項目;聯合青海四大古寺之首、700年曆史夏琼寺共同推出《壇城沙畫》特別項目;聯合日本著名學府、近400年曆史龍谷大學共同推出柏孜克裏克第15窟特別項目。同時,龜茲研究院首次復刻克孜爾石窟第8窟、全新呈現第38窟。

  觀展資訊

  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展期:1月13日至7月13日

  票價:展期通票168元

  展覽無需預約,每週二至周日10:00~18:00開放。每日均有對公眾免費導覽講解(具體場次和時間請以展廳當日現場安排為準)

唐朝孩子作業、時髦豹紋褲,帶你打卡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