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絲路400余件瑰寶亮相北京

日期:2024-01-15 09:21

分享:
字號:        
區域:
朝陽區
開始時間:
2024-01-13
地點: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結束時間:
2024-07-13
活動類型:
展覽
來源:
北京晚報

  原標題:千年絲路400余件瑰寶亮相北京 多件文物係首次赴京展出 部分作品只展出3個月

千年絲路400余件瑰寶亮相北京

千年絲路400余件瑰寶亮相北京

  距今約4000年的新疆小河墓地氈帽質樸神秘,戰國至南北朝時期的黃金面具奢華無比……13日,“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與觀眾正式見面。此次展覽聯合了海內外60余家博物館、文化藝術機構、學術團體等,在6000平方米的展廳空間展出了500余件組作品,其中包括來自十余省市自治區、35座城市的400余件組一二三級文物,展示絲綢之路上輝煌璀璨的藝術成就。

  進入展廳,一件件穿越千年的展品見證著絲綢之路上多彩文明的交流。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館藏鑲嵌紅寶石金面具集莊嚴、威武和尊貴于一身,引來眾多觀眾駐足圍觀。這件面具製作于戰國至南北朝時期,眼部用兩顆圓形大紅寶石為睛,鬍鬚上也綴滿紅寶石。其工藝技術與在吉爾吉斯斯坦出土的四至五世紀時期的金面具相似,專家推斷,這件面具應該是覆蓋于墓主人的臉龐上,同時又是墓主人面孔的摹本。

  “4000年前古人用來防寒保暖的帽子,原來跟現代的漁夫帽也很像!”展覽中,一件出自新疆小河墓地的氈帽讓觀眾領略了古代新疆的時尚穿搭之美。小河墓地位於新疆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公里的荒漠中,在乾燥的氣候下,這件氈帽保存得十分完好。帽子上縫綴著紅毛繩,下方毛繩左側挂著伶鼬皮,帽檐兒右上端捆紮有深棕色羽毛。研究人員分析,小河人用羽毛裝飾帽子,可能是為了表達對鳥類的崇拜,此外也為增加帽子的美感。用伶鼬皮裝飾帽子,有可能是為了彰顯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

  絲綢之路上的商貿、文化交流,在唐代達到鼎盛。展覽中展出的唐朝三彩雁形角式杯,為臥雁回首銜尾狀。這種角式杯在西元五世紀隨胡商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成為唐代貴族喜用的酒器,造型上多以動物頭部作為裝飾。一尊彩繪女俑也向觀眾展現了唐代美人的風範,自盛唐時期開始,婦女服裝由緊身胡服逐漸向寬鬆發展,女性以寬大的衣衫長裙與豐腴的軀體為時尚。

  此次展覽還融入當代視角,使得現當代藝術與古代文物瑰寶同場、傳承與創新並存,讓觀眾置身於“絲路時空”,從而感受文明交融與歷史演進的震撼之美。展覽特別聯合哈佛大學推出“永寧絕響”多媒體特別項目;聯合青海四大古寺之首、有近700年曆史的夏瓊寺共同推出“壇城沙畫”特別項目;還聯合日本龍谷大學推出了柏孜克裏克第15窟特別項目。

  “‘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更是藝術之路、文明之路。馬蹄陣陣,駝鈴聲響,多種文化、文明在絲綢之路碰撞,藝術以多種方式在絲路沿途傳播,生長演變。”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李峰説。為策劃本次大展,策展團隊西赴邊陲、東臨大海,到過15省市自治區、35座城市,行程10萬里,洽談百餘家文博機構,考察萬件文物。最終呈現的作品,多件屬於首次赴京展出,如和田博物館的木雕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的石刻線畫山水畫石槨及拓片、青海省博物館的鎏金西方神祇人物連珠飾銀腰帶、龍門石窟的寶冠如來佛坐像等。部分作品出於保護文物的角度只展出3個月。

  據悉,展覽還特別展出了“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的7件力作以及中國研究克孜爾石窟藝術第一人韓樂然等難得一見的現當代作品。展覽期間,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將舉辦各種類型的公共藝術教育活動,包括主題論壇、學術講座、青少年研學活動以及多門類的藝術工坊等。展覽將展出至7月13日。(文/王廣燕  攝/甘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