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
- 豐台區
- 開始時間:
- 2023-09-28
- 地點:
- 北京園博園
- 結束時間:
- 2023-10-04
- 活動類型:
- 戲曲
- 來源:
- 豐台區委宣傳部
“心中有夢初心不忘,青山綠水幸福綿長……”9月2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豐台區委區政府承辦的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伴隨着京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在北京園博園的唱響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立足“戲曲嘉年華”定位,堅持專業性與群眾性相結合,開幕式特別邀請戲曲名家、戲迷觀眾及國內外票友代表與主承辦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啟幕。
圍繞“山水大戲 園博有約”主題,本屆戲曲文化周將於9月28日至10月4日期間推出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由“經典永續·開(閉)幕式”“大咖雲集·名團名劇名家”“文化沙龍·國際學術活動”“戲韻園林·地方園地方戲”“武林戲臺·戲曲票友大賽”、“薪火相傳·校園戲曲展演”“潮玩戲曲·跨界破圈演繹”、“國風雅韻·戲曲行業交易會”“好戲好味·戲趣梨園市集”“戲炫生活·戲曲惠民進萬家”十大主題活動組成。市民和游客朋友可以欣賞到眾多名家精品,特別是20個省區市近50個優秀院團院校帶來的120余場“拿手戲”。此外,還有人氣之星評選、戲曲票友大賽、學術沙龍、跨界互動體驗等活動邀請廣大市民參與。北京園博園變身為戲曲百花園,讓每一位入園游客都能沉浸式感受到戲曲文化魅力。
開幕大戲展名團精品
老中青三代戲曲名家輪番登場
在北京園博園陽光劇場舉行的“開幕大戲”,分為“粉墨氍毹情”“梨園共嬋娟”“盛世譜華章”三個篇章,老中青三代戲曲名家輪番登場,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等在京各大院團,也帶來了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青海平弦戲、隴劇、豫劇、琼劇、秦腔、越劇、蒲劇、花鼓戲、黃梅戲等曲目串燒,讓戲迷朋友們充分領略全國各代表性地方劇種的風采。
開篇為“粉墨氍毹情”,薈萃了青海平弦戲《繡河湟》、花鼓戲《劉海砍樵》、隴劇《旌表記》、琼劇《紅色娘子軍》、越劇《紅樓夢》、蒲劇《火焰駒》、豫劇《花木蘭》、秦腔《梵王宮》、黃梅戲《女駙馬》共9部地方劇種代表性劇目的經典唱段,讓觀眾一覽戲曲百花園的繁盛多姿。
第二篇章“梨園共嬋娟”中,十余位戲曲名家依次為觀眾獻上拿手好戲。中國評劇院王麗京、李妮帶來的評劇《花為媒》選段唱腔優美,國家京劇院田磊、王潤菁演繹的京劇《四郎探母》選段韻味十足,北京曲劇團許娣、王玉上演的北京曲劇《少年天子》選段慷慨激昂,北方崑曲劇院魏春榮、邵崢演繹的崑曲《長生殿》選段清麗雋秀,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王洪玲、王英會上演的河北梆子《紅鬃烈馬》選段大氣磅礡,北京京劇院遲小秋帶來的京劇《鎖麟囊》選段悠揚婉轉,將演出推向一波又一波高潮。
第三篇章“盛世譜華章”中,壓軸出場的中國戲劇首位“梅花大獎”獲得者、京劇名家尚長榮帶來新編京劇《貞觀盛事》“共鑄盛世太平年”選段。耄耋之年的尚長榮先生依舊中氣十足,以感情充沛、鏗鏘有力的表演,贏得觀眾連連叫好。整場開幕演出贏得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
戲曲名家上演“大師課”
優秀劇目線上線下展播
人們常説,聽戲聽腔,看戲看角。如果您想欣賞經典曲目,或者同名家“零距離”接觸,那可千萬別錯過戲曲文化周精彩活動。
本屆戲曲文化周上,尚長榮、李玉芙、楊少春、岳美緹、谷文月等戲曲名家,將在現場或以視頻形式為觀眾開啟戲曲“大師課”。一批戲曲專業人士則將在學術沙龍論壇等活動中,圍繞“傳承戲曲文化加強創新轉化”“戲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和“中國戲曲中的美學追求”等主題展開廣泛交流,讓觀眾沉浸式領略戲曲藝術的深厚底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戲曲文化周還充分利用首都演藝資源,落實打造“演藝之都”工作要求,聯動山東郯城、福建廈門等戲曲資源豐富的城市設置分會場,多點聯動,吸引更多觀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共用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
無法抵達現場的觀眾也不用擔心錯過好戲。本屆戲曲文化周不僅將在“戲曲中國”等平臺對16場精彩的線下演出進行網路直播,還將展播豫劇《蘇武牧羊》、越劇《紅樓夢》等14台優秀劇目,讓戲曲文化周成為全民共用的文化盛事。
山水之間觀梨園薈萃
地方特色劇種集中呈現
我們常在戲曲中讀到歷史文脈,感受到民族精神,更能深深體味到其中寄寓的鄉情鄉趣。本屆戲曲文化周,來自全國各地的劇團依託園博園中各地方展園的園林山水,以呂劇、晉劇、川劇、滬劇、楚劇、隴劇等地方特色劇種,以及海城喇叭戲、魯南五大調、內蒙古二人臺、漢調桄桄、落子、西秦戲、打城戲、柳琴戲等稀有劇種等各具特色的形式演繹經典戲曲故事,與觀眾近距離互動。
北京京劇院結合閩園紅磚大厝、曲徑通幽的園林建築特點,精心創排的實景演出版《三國演義》,每天都會以不同英雄人物為主線講述三國故事,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劇體驗。
在憶江南園,馬鞍山四季戲曲劇院以《女駙馬·狀元府》《夫妻觀燈》《砂子崗》等節目,唱出黃梅戲韻。
晉中園裏,山西省晉劇院的晉劇《吃盒子》《渭水河》等曲目,會讓人感覺到山西戲曲別樣的婉轉與圓潤。
嶺南園也是本次活動期間的一個熱點園區。四川省川劇院帶來的《別洞觀景》《變臉·吐火》《滾燈》等節目驚艷展示川劇絕活。甘肅隴劇院帶來的《司文郎》《深宵幽會》《孟姜女》等,則會把風格獨特的“隴東道情”奉獻給戲迷朋友。
需要提醒觀眾的是,本屆戲曲文化周活動期間,會設有“演前導賞演後談”環節。這可以説是送給戲迷朋友的一枚“小彩蛋”。在每場演出開始前或結束後,會有參演的戲曲演員、名家或院團負責人,結合劇目的看點、劇團的發展、劇種的特色等內容,與觀眾進行交流,引導大家更深入地欣賞劇目,繼而愛上戲曲。
另外對於戲曲票友而言,本屆戲曲文化周也是一次不容錯過的展示舞臺。參加本屆戲曲周票友大賽的獲獎選手代表、學生戲曲社團、網路戲曲達人等將呈現多場精彩節目。據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戲曲票友大賽,首次實現“零門檻”開放,參賽選手不限地區、不限國籍、不限劇種、不限行當,均可報名。據統計,本次活動中,少兒選手佔選手總數的46%,涉及20個劇種,成為本屆票友大賽一大亮點,顯示戲曲藝術正在獲得越來越多青少年群體的喜愛。
全民參與享梨園之樂
“入園即入戲”助力戲曲文化“破圈”
戲曲發展離不開觀眾。只有爭取到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實現觀眾年輕化,才能為戲曲藝術可持續發展蓄足內生動力。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愛上戲曲,本屆戲曲文化周精心設計了多種戲曲“打開方式”,希望能以更加親民的形式,進一步打破傳統戲曲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壁壘,實現“破圈”。
在斑斕秋色中漫步北京園博園,伴着悠揚婉轉的唱腔移步換景,探索“園博十年,家鄉百戲”地方園唱地方戲的浪漫與多彩,連身邊走過的工作人員也身着戲曲元素服飾……處處裝點的戲曲風,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入園即入戲”,成為“戲中人”。
據介紹,本屆戲曲文化周期間還有豐富的“戲曲+潮玩”活動,讓戲曲為普通觀眾按下“歡樂鍵”。耍叉、踢槍等一系列武戲將以令人眼花繚亂的絕活,讓觀眾一飽眼福。以經典唱段《鍘美案》《定軍山》《穆桂英挂帥》等戲曲包裝的“快閃”,則會讓觀眾近距離體驗戲曲之美。同時,還首次推出《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園活動,通過“沉浸體驗+劇情推理+戲曲演繹”的娛樂項目,借助時下火爆的推理類社交游戲,“圈粉”青年觀眾。還有處處獨具匠心的戲曲時尚秀場,知名歌手、戲曲名家、網路達人聯手獻上的國風現場音樂會,戲曲劇本殺、沉浸式游園……年輕化的娛樂方式與傳統文化碰撞融合,讓戲曲實力“破圈”,更顯“潮”滋味。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戲曲文化産業發展,促進文化消費,本屆戲曲文化周期間以“國風雅韻”為主題,舉辦戲曲行業展示交易會,促進民族樂器、優秀劇本、戲曲服飾等行業交流。面向游客,開展“以戲觀城”、戲趣梨園市集等活動,搭建戲曲特色消費場景,增加優質産品與服務供給,激發文化消費潛能。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人氣之星”評選活動,還將邀請觀眾在游園聽戲之餘,通過線上投票的方式,為自己喜愛的演員投上一票,助力“戲曲之星”在園博園升起。
目不暇接的精彩演出,精彩紛呈的各項活動,新潮破圈的多種玩法,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將以更年輕的姿態,讓戲曲走進千家萬戶,融入當代生活。
傳承發展築梨園明天
多舉措將戲曲藝術送到市民家門口
戲曲文化傳承發展的根基在於基層群眾。作為中國戲曲文化周舉辦地,豐台區戲曲資源豐富、人才聚集,匯聚了北京市主要戲曲院團和多家戲曲相關文化企業,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各類群眾性戲曲活動非常活躍。
近年來,豐台區以中國戲曲文化周為平臺,整合戲曲資源,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涵養戲曲生態,讓基層的戲曲文化“陣地”更加牢固。針對青少年,開展“嬉戲親子劇場”原創戲曲兒童劇《三打白骨精》《東海尋寶》等演出;針對高校,舉辦“傳戲”行家傳習班,邀請戲曲名家對大學社團進行系統專業的指導,培養戲曲“新生力量”。依託“小戲臺”項目,鼓勵轄區戲迷票友在社區、公園“嗨戲”千余場;打造戲曲特色“升級版”街區,將“穆桂英挂帥”“林沖夜奔”等戲曲場景融入3D墻畫,裝點街巷;在豐台區文化館、各街鎮文化活動中心等開展“周末場演出”,京劇、北京曲劇、河北梆子、崑曲、曲藝等輪番上演,將戲曲藝術送到市民家門口。
此外,豐台區依託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探索讓戲曲非遺“活”起來、“火”起來。以市場化運營模式,不斷拓展戲曲文化發展空間,為大眾奉上更多優秀專業演出及戲曲互動體驗項目;結合豐臺惠民文化消費季活動,在重點商圈開設戲曲文創市集,並探索開設戲曲周線上線下專賣店,推齣戲曲網紅産品;以更好服務大眾為宗旨,進一步提升轄區酒店、餐飲、交通、文娛項目的消費體驗感,努力實現集游客深度參與、市場化營收提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一體化運營模式,為戲曲文化繁榮發展注入豐臺力量。
古老的戲曲藝術要在當代獲得更好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更需要群眾參與。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戲曲文化周自2017年起已連續舉辦六屆,累計舉辦演出、論壇等活動2200余場,吸引游客約85萬人。今年,在辦好主場活動的基礎上,將緊緊圍繞“大戲看北京”任務和“演藝新空間”建設,在北京園博園、市內外專業劇場以及學校、街鎮等地,組織開展戲曲進社區、戲曲進學校、戲曲進軍營等一系列經典劇目展演,以及戲曲專家“傳戲”教學活動等,以高品質戲曲文化供給提升廣大市民的戲曲文化體驗感,提高票友群體的戲曲藝術水準,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未來,將不斷總結經驗,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國際,聯動全國廣大戲曲人,共同擦亮“中國戲曲文化周”這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小貼士:線上線下都精彩 30場雲端展演同步開啟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線上展演於9月25日開啟,將持續至10月6日。共有16場直播和14場展播,開幕式、京津冀戲曲惠民演唱會、以及北京曲劇《四世同堂》、越劇《紅樓夢》、評劇《小女婿》、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豫劇《蘇武牧羊》等二十多個劇種的經典劇目雲端上演,精彩紛呈!
線上直播:9月28日至10月4日,每日10:30、14:00進行直播,其間,10月2日16:00、10月4日19:30各加演一場。
劇目展播:9月25日、26日、27日每日19:00、21:00,10月5日、6日全天進行展播。
觀演平臺:戲曲中國微信視頻號、中國戲曲文化周微網志、抖音、B站,以及新華社現場雲、愛奇藝、優酷、第一視頻、好看視頻等。
溫馨提示:北京園博園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射擊場路15號,實行免票入園,無需提前預約。自駕車可選擇京港澳高速、西五環、梅市口路、西六環、蓮石路等任意路線到達。建議大家綠色出行,可乘坐地鐵14號線、公交車391路、897路、574路、565路、830路、專33路、專115路、903路、專55路等,游客可從2、3、6號門入園。園區內提供觀光車、電瓶車等多種交通服務,並增設特色美食商戶、便利餐車等餐飲保障服務,為大家營造舒適游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