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太平鼓

日期:2023-02-27 16:09    來源:石景山區文旅局

分享:
字號:        

  太平鼓,又稱“扇鼓”、“單鼓”、“羊皮鼓”。它以扇鼓和鼓鞭為道具,扇鼓為單面羊皮鼓,其形狀和構造是,直徑25—30釐米,上面彩繪着吉祥花卉禽鳥圖案;鼓柄長35釐米,鼓柄下端用細鋼筋焊成三瓣梅花形,上面串着幾個小銅環,小銅環相互碰撞嘩啦嘩啦直響;鼓鞭長約45—50釐米,用藤棍或竹棍做成,上面綁纏着一縷彩色絲線或布條。扇鼓手們左手執扇鼓柄,右手執鼓鞭,邊邁舞步邊晃動或擊打扇鼓,同時口唱扇鼓腔。扇鼓舞由此而得名。

  太平鼓的歷史悠久,新春打太平鼓(最初叫臘鼓)的民俗古已有之。其本意在於驅逐瘟疫,祈求平安。到了明代(1368-1644年)開始固定其名稱為太平鼓。明代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載:“童子撾鼓,傍夕向曉,曰太平鼓。”清代興盛於京城內外的太平鼓日趨成熟,它已成為北方民間社火中最受群眾喜愛的民間歌舞而廣為流傳。石景山區太平鼓其表演風格清秀、雄健、開張、灑脫,鼓點有多種:“鬥公雞”、“圓鼓”、“搖頭跪”、“扎籬笆”、“套路”、“拉抽屜”、“接鼓”、“大扇鼓”、“小扇鼓”等等,在北京地區可謂是獨具風格。石景山區太平鼓主要採用家族式傳承的方式,現列出古城村閆富秀一家太平鼓傳承關係:馮萬金 → (兒媳)閆富秀(馮閆氏) →(老女兒)馮玉桂。

石景山游樂場元宵燈會

石景山游樂場元宵燈會

五里坨民俗文化陳列館,非物質文化遺産日宣傳活動。在活動中表演了創新套路“三環套月”。

五里坨民俗文化陳列館,非物質文化遺産日宣傳活動。在活動中表演了創新套路“三環套月”。

太平鼓骨幹隊員到區文化館百姓禮堂教授區太平鼓技藝。

太平鼓骨幹隊員到區文化館百姓禮堂教授區太平鼓技藝。

石景山區太平鼓交流表演

石景山區太平鼓交流表演

石景山區雕塑園游園活動

石景山區雕塑園游園活動

石景山區雕塑園游園活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