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葫蘆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烙畫葫蘆,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一種寓意福祿平安,深受百姓喜愛的傳統工藝美術品。
平谷區濱河街道居民耿化清的烙畫葫蘆藝術,受其祖輩和父輩影響,傳承至今,他繪畫功底深厚,“烙筆”火候得當,色調層次豐富、細膩,創作題材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
代表作品有《福祿壽三星》《天女散花》。
面 塑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面塑,俗稱面花,又稱禮饃、花糕、捏面人。
孫懷義,平谷區平谷鎮太平街村人,早年自學面塑,後拜山東菏澤著名面塑藝人時維玉為師。經40餘年探索,自成一家,他的作品取材現代生活,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形式多樣、小巧玲瓏,易於保存等特點。
代表作品《平谷大桃》《平谷十二果》等。
牙木雕技藝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牙木雕技藝,是平谷區夏各莊鎮安固村村民張賀利用雕刻技藝在不同材質上進行創作的藝術。
他出生於木匠世家,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雕塑係,後於象牙雕刻廠工作。2010年拜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柴慈繼為師。他擅長人物雕刻,以精、雅、靜、美而著稱。
代表作品《梁紅玉》於2015年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山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