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鍛鏨

日期:2022-08-22 18:24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揮錘走鏨,物像從平地浮起,紋路一絲絲在鏨下呈現、生長……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金屬鍛鏨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靳增明介紹道,金屬鍛鏨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包括石作、旋作、鏨作、亮作等幾大工序,其中鏨活是重頭戲,技藝越嫺熟,駕馭不同材料的能力越高超。

  金屬是冷硬的,鏨刻師最懂它們的真性情,知道它們還有柔韌的一面。手起錘落,在第一擊落在鏨頭上之前,靠眼力,手上的輕重、力度的感覺,就知道金屬會給出怎麼樣的回應。

  靳增明從小耳濡目染,十幾歲就在父親的口傳心授下習藝,他説就像開悟,鏨刻藝術的美妙絕倫之處在某個瞬間綻放出來,正是這份怦然心動,讓他守住了這門家傳手藝。

  《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時,靳增明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節目。他説到,1958年故宮第一次大修,他的父親走進了紫禁城,修復宮殿雲龍綿頁。當時,時間緊、任務重,父親一天工作完成以後就住在鼓樓上,兩星期才回家一趟,背心都磨滿了窟窿。

  印鏨、踩鏨、豆粒鏨……幾百根鏨子,裏面也有靳增明的父親或父親的師傅留下來的,看到它們就是在與百年的時光對話,與源自宮廷的金銀細活對話。用半天的時間開一根鏨,用5年的時間鏨一幅畫,這就是手藝活兒。做這種活兒必須耐下心來,不急、不躁、不趕。

  靳增明兒子靳森説:“對我爺爺這一代人來説金鏨是一門吃飯的手藝,但是對於我爸這輩兒和我這的話覺得是一種責任,我現在作為新生代的接班人, 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將傳統工藝和創意結合到一起做出符合大眾審美和市場需求的作品。”

  從小守在這門工藝跟前,學會上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業不同,道相同。就像這金屬鍛鏨,材料要足夠有韌勁才能經受鏨與刻的琢磨,這是手藝也是説做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