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頭

日期:2022-08-22 18:22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盔頭,是梨園的行話,指的是中國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京劇盔頭則分為盔、冠、巾、帽四大類,因其華麗生動而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

  楊玉棟,開創京劇盔頭臉譜近三十年了,是京劇盔頭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小小的盔頭,蘊藏了繁雜的製作技藝。盔頭製作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鏃活兒 ,鏃活兒用的紙板是窗戶紙和元書紙,六層用漿糊裱到一起,裱在墻上晾幹後,下邊墊上臘盤上。用鏃刀垂直於紙面,一點一點的按着圖樣刻下來,然後呢就是掐絲、瀝粉等等十七道工序才能完成。六層紙板,要粘成不到1毫米厚,還必須平整宛若一層紙板。經過鏃活兒、掐絲、瀝粉、噴金、點綢等十幾道工序,盔頭最後才能完成 再加上其他配件,一個京劇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眼前了。

  這些年,楊玉棟帶着自己精心製作的盔頭臉譜走過十幾個國家,每到一處贈一禮,他都賦予他的作品更深厚的意義,獲得不少外國賓客的稱讚。2006年是俄中友好年 送給莫斯科市長是一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他向對方介紹説,孫悟空是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當中的主要人物,西游記體現了中華民族一種民族精神,就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不管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不達目的絕不回頭。

  2011年 楊玉棟出版了《京劇盔頭與彩塑臉譜製作技法》一書,書中詳盡記載了盔頭與彩塑臉譜的種類、製作工具、步驟及技藝。

  從清朝四大徽班進京,國粹京劇藝術已經二百多歲了,京劇這個超級符號歷經二百多年的流傳,在現 代找到了它更深層次的意義。

  工匠精神誠可貴,口傳身教度年華;

  而今拙作能問世,神州遍開梨園花。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